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3217|回复: 106

关于煤田和油田的生成--讨论综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4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煤田煤矿.gif

关于煤田和油田的生成--讨论综述

煤田和油田生成机制

1外来冲击生成说

2冰川堆积说

3地心生成说

4燃烧说

需要解释的现象

1煤和石油的不同埋藏深度的问题

2埋藏深度决定被埋藏品的演化,煤与油

3埋藏深度与煤和油的品质和成分区别-蜡与硫

4埋藏年代的久远与埋藏品的品质

5煤田生成的特殊地理位置-盆地以及盆地地貌痕迹已经消失的差不多盆地周边。

6煤的植被痕迹

7煤矸石以及煤的灰分

8硅化木、硅化木内的寄生虫化石

9山体内部以及以下几百米的煤的生成问题

10塔里木一个煤田的100多层煤给我们的提示

11焦、炭与煤不同

地心生成说不能或很难解释:123456910

冰川堆积说不能或很难解释:8910

燃烧说不能或很难解释:11

外来冲击说可以轻易解释上述一切。

 楼主| 发表于 2011-5-4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燃烧说其实只是涉及植被--成煤这一过程
冰川说涉及植被--成煤、成油这一过程
地心说企图涉及烃的来源和成煤、成油的全过程。
冲击埋藏说也是涉及全过程的理论,它的解释能力最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油气田有海相陆相之分,以前好似认为海相油气与陆相油气的烃来源不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5 09:52
我们整个城市就是建设在一大个煤田上面···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好
煤田的分布与地震高发区有一定对应关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首先,本人热烈响应本贴议题,并将积极参与和重点关注。

简单表明立场,本人暂时对以上几种解释都不予赞同。对于冲击说这个名词,本人还不了解,只是从名字上感觉不大可能。58能不能再贴几条它的要点来参考一下。(千万不要长篇)谢谢

如果地震与煤层没有直接联系的话,能不能先不要提地震?以免又把重点带远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的观点是:煤和石油都是在地球自然冷却的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我们知道,液态物质在一定的周围环境条件下存在相同物质容易聚集的特性;
早期的地球温度极高,各类物质大都是以液态形式存在于地球本体(暂不考虑气体),由于本体中缺乏氧气,本来属于极易燃烧的煤和石油此时不得已保持原有形态……
001a20081015063803.jpg

当地壳冷却之时,各物质从液态经过粘稠状态直到现在的固态。
粘稠状态的煤与其它物质在地球旋转的带动下进行类似于搅拌的动作,直到冷却成固态,
于是,我们看到了我们现今所看见的煤和煤层!
001IMAG1225764296226303.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观点已经过本人长期推敲,欢迎大家针对各个细节进行询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5 20:14 | 显示全部楼层
1看样子在地球冷却之前没有被搅拌均匀

2另开一帖讨论你的题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对一楼置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6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地球科学已经走到尽头,人们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
58你的希望又要落空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6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希望你对一楼提出批评,看样子这希望会落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我们的选择是唯一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8 14: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好的理论它的论据要多。可以解释的问题要多。可以在相关理论或外围理论得到印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9 10:28
赞成季东先生的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各种理论在应该解释的现象面前,其可信性是一目了然的。说一些废话是毫无意义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标新立异不是那么容易的,局外人就更是可能性不大的事儿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9 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不是脑袋一热,就会产生一个理论的事儿。
伟人尚且如此,况且我们这些凡夫俗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0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象样的东西没有几个月乃至几年的功夫是不可能的,这不像是鸡下蛋,咯咯的一通广告后蛋就出来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2 12:14
赞成版主对许多理论及现象的认真探索精神。感谢版主对季东先生的友好态度。
      许多传统的理论都是前人的假说;许多假说是错误的。人类就是在证实假说及证伪假说的探索中拼搏。现代科学技术为否定前人的假说,建立新的假说,创造了许多有利的依据。
    从习惯了的理论和知识中挣扎出来,相当不容易。许多教授都没有认识到自己怎么会成为科学发展的障碍。
发表于 2011-5-12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赞成版主对许多理论及现象的认真探索精神。感谢版主对季东先生的友好态度。

这句话像专注科学的人士的做法么?季东的观点就是经不住推敲的,虽然你没有拍马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2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二字使用不当。好似应该用“尽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4 14:41
回复 7# guangduan

此观点已经过本人长期推敲,欢迎大家针对各个细节进行询问。


不知三明治的人.JPG

前几天还不知道煤有"三明治"的人,怎么就何来一个"长期"推敲?看来几天就可以"长期",吃什么可以催生这么快的?
匿名  发表于 2011-5-14 14:56
回复 1# lhkcc58


    外来冲击说可以轻易解释上述一切。

很想听听斑竹怎么解释一切!
1.能解释为什么煤怎么就形成于冰川期的吗?难道其他时期没有冲击?
   五亿年前没有森林为什么就没有煤形成?
2.煤层之间怎么个冲击法?
3.为什么煤只形成于山区,很少在低洼处?难道低洼处就不冲击吗?
4.为什么煤形成的大部分没有树根?难道冲击只冲击树干,不冲击树根吗?
5.为什么煤只形成于水汽畅通,森林丰富,而且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且湿度太大的沿海很少形成煤?
.....太多太多
希望看到合理的解释和事实根据!
匿名  发表于 2011-5-14 15:03
回复 1# lhkcc58


    其实您这些问题我已经在那篇文章<煤和石油是如何形成的>回答了您!
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40504-1-1.html
匿名  发表于 2011-5-14 15:09
回复 15# Guest from 124.68.4.x


    很简单,不要这样做广告的,把斑竹这些问题和大家的质疑逐条合理的解答(符合事实),货真价实展现出来,大家自然信服,这样到处电线杆,只怕是真的,也没人相信!
匿名  发表于 2011-5-14 15:13
也希望斑竹自己 也把这11个问题用冲击法给出合理的解释!让大家学习学习!
 楼主| 发表于 2011-5-1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1.能解释为什么煤怎么就形成于冰川期的吗?难道其他时期没有冲击?
   五亿年前没有森林为什么就没有煤形成?
2.煤层之间怎么个冲击法?
3.为什么煤只形成于山区,很少在低洼处?难道低洼处就不冲击吗?
4.为什么煤形成的大部分没有树根?难道冲击只冲击树干,不冲击树根吗?
5.为什么煤只形成于水汽畅通,森林丰富,而且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且湿度太大的沿海很少形成煤?

1地球、太阳系在宇宙里的运行有自己的规律,外来冲击体在宇宙的分布不会是均匀的弥漫在宇宙的每一个角落的。
2多煤层现象应该是多次小冲击的结果。
3山体山系本身恰恰是外来冲击的结果。地球地貌中的每一个盆地、山体、山系都不会是地质学所说的“发育”的结果。
4如果你去过原始森林,你应该见过那些横七竖八的倒伏的树体,你应该知道脚下的腐殖质的厚度是怎么样的。你所关注的那些树根应该是在成煤之前已经腐殖质化了
5 5与3是一个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5 21:46
回复 28# lhkcc58


    您的回答等于没有回答!我就没必要再质疑了!

您那句话说的很对:一个理论建立在一个假设上面,那么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成立的!


低洼处没冲击?

到现在为止,人类对冲击的认识也只是可能!
匿名  发表于 2011-5-15 21:52
回复 29# Guest from 123.190.23.x


    我要的是事实!您的回答哪个是事实?

看到您的回答就象看到气象用厄流和拉尼娜来解释一切气象问题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拿出千百万千年以前的“事实”?
你对“事实”的理解也太小儿科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Guest from 123.190.23.x

“   一个理论建立在一个假设上面,那么这个理论本身就不成立的!”

这句话是哪个傻瓜说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考古学的目的其实就是模拟推断当时的生活,甚至模拟出人的相貌体态。
只把当下的东西当成事实,这恐怕只是低级动物的“世界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6 21:52
小儿科,傻瓜,低级动物,如果这些是您提供的事实,那真是好“煤”!

我不反对任何事实,考古的也好,现在的也好,过去的也好!您拉出考古,就能证明您的冲击?再说冲击也只是猜测,还没有得到考古的详细证明!比如什么东西冲击,力度如何,造成什么样的结果,这些冲击物去了那里等等都没有证实过!新疆200多米的煤层是您能冲击的出来的?要冲击多少次?为什么冲击偏偏就冲击那里?还有低洼处植被一样非常好,为什么就没有煤产生?难道冲击就冲击山区?可能吗?我说的事实是要符合考古和事实的推理,而不是这种模糊的解释,那只能是宗教的解释----上帝创造一切!

关于这个问题,我就回复到这里!您的三个事实,您就收回去吧,他们解释不了煤的形成!
山君可能喜欢这样的事实!我不是山君,您找他去吧!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山君可能喜欢这样的事实!我不是山君,您找他去吧!”

看样子你也学会一些本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6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4# Guest from 123.90.68.x


    [quote]1.能解释为什么煤怎么就形成于冰川期的吗?难道其他时期没有冲击?
   五亿年前没有森林为什么就没有煤形成?
2.煤层之间怎么个冲击法?
3.为什么煤只形成于山区,很少在低洼处?难道低洼处就不冲击吗?
4.为什么煤形成的大部分没有树根?难道冲击只冲击树干,不冲击树根吗?
5.为什么煤只形成于水汽畅通,森林丰富,而且地势比较高的地方?而且湿度太大的沿海很少形成煤?
.....太多太多
希望看到合理的解释和事实根据!
[/quote]

哈,拿一些,并没法证明的内容要斑竹解释,阿强,跟山君学的大有长进啊?1.外来冲击本来就这有集中在两个时期,其他时期本来就比较少。却也有,你难道不知道2024年应该有一个不小的冲击吗?那颗星叫什么来着,大约2公里的直径?3.5.煤和水汽畅通的关系?这“水汽畅通”的字眼本来就是一个并不实际存在的故事。怎么就成为一种理由了。再说,所谓冲击,是指地球受到冲击,而不是树木受到冲击,这样的冲击可以把地球撞成一个碎鸡蛋壳。蛋黄都流出来了,整个地球是一片焦土。只要看月球上的环形山的数量,就知道地球上应该有多少次的冲击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23:29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认准了一棵树,没有办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6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那bee图至少有好几个物理学没有研究过的现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7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家也别吵,科学家最大的问题不是在于他们不聪明,而是在于他们总喜欢吵架。

掩埋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解释200米的煤层之间居然不存在掩埋树木的泥沙(或其它东西),而冲击说则显得有点太空洞,没有具体的形成步骤,似乎只要被强有力的东西一撞。就什么都可能发生,感觉过于神秘,就像用上帝解释一切一样,远远不够科学。

大家还是关注一下我的理论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7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塔里木的煤层就分100多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7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对呀!我可以给出合理解释呀!但绝对不是什么树木被掩埋的脆弱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7 21:43
回复 36# 霁雪


    哈,拿一些,并没法证明的内容要斑竹解释,

那个是没法证明的内容?您可以搜一下煤的形成各种理论和考古!

1.外来冲击本来就这有集中在两个时期,其他时期本来就比较少。
冰川期却有四个,而都是海藻爆发和森林茂盛时期!可以看代国林那篇冰川的统计数据!

却也有,你难道不知道2024年应该有一个不小的冲击吗?

2024?现在还不知道现在的情况,还管2024?按他们的说法,星球之间都失去互相万有引力,没有互相制约而发生冲击?或者哪个星球发生爆炸,波及到地球?可能吗?还是现实一点吧!

这“水汽畅通”的字眼本来就是一个并不实际存在的故事。

水汽流动虽然很大一部分看不着,但水汽云(含凝结核的云)在风云六号的卫星云图还是很清晰的!难道您也想否定这个事实吗?在沙漠上空有大量的水汽云吗?在森林里却是很正常的,甚至我们肉眼都经常见到,难道您也否定这个事实吗?

再说,所谓冲击,是指地球受到冲击,而不是树木受到冲击,这样的冲击可以把地球撞成一个碎鸡蛋壳。蛋黄都流出来了,整个地球是一片焦土。只要看月球上的环形山的数量,就知道地球上应该有多少次的冲击了。
   
    那解释煤的形成更解释不通!既然冲击整个地球,为什么就能把森林冲在一起形成煤?难道冲击智能化不成?能把森林搬在一起,然后把泥土也分开?否则冲击后是煤和泥是不分开的,而事实是煤虽然有分层,但每个煤层里却很少有泥砂!
匿名  发表于 2011-5-17 21:50
回复 37# lhkcc58


    您能举出一个具有大量原始森林,却没有水的地方的事实吗?只要您能举出一个事实,甚至半个也行,我立即就否定代国林的理论!
   任何理论还是以事实为准吧,不管是一棵树也好,一片森林也好,反正那是事实!
匿名  发表于 2011-5-17 21:54
回复 41# guangduan


    连“三明治”都没见过的人,也能解释西餐?
匿名  发表于 2011-5-17 22:03
回复 36# 霁雪


    斑竹提供的中国煤的分布图,您好好看看这个事实!然后再去对对地图,我相信在事实面前,一切冲击就不是冲击了!
匿名  发表于 2011-5-17 22:15
回复 36# 霁雪


    阿强,跟山君学的大有长进啊?

我对任何理论不感兴趣!何况山君只是一些旧理论!

我只对事实感兴趣,如果是事实,不管是谁的,我都欢迎和学习!
匿名  发表于 2011-5-17 22:39
回复 39# guangduan


    掩埋说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解释200米的煤层之间居然不存在掩埋树木的泥沙(或其它东西),

再次给你提供一次事实吧!
煤.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05:1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我看来否认外来冲击的可能性是无法理喻的,尤其是在无法否认月亮的环形山的存在和它的引力只有地球的6分之一这一现实情况的条件下。
在有些人看来,如果地球没有能被其确认的“当下的”一个冲击事件,他就可以璜而堂之地予以否认。
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极端“尊重”事实的人却宁可相信一个不可能存在的水汽通道理论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他居然说:“我对任何理论不感兴趣!”
看来,还是自己的儿子好,那怕那是一具惨不忍睹的怪胎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8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再来看看这张图:


请注意煤层第五层!第五层的厚度为217.14米。
请问:我们何曾在这200多米的煤层之中发现了掩埋树木的泥沙或别的非木材、非煤的物质?别忘记了一个树木的直径只有不到一米,圆柱体的树木之间的间隙难道不会保存掩埋树木的物质?

聪明的人,请放弃掩埋论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任何煤都含有一定的灰分,任何煤层都有一定量的煤矸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0:54
回复 48# lhkcc58


    地球几十亿人,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到现在对地球都没有了解清楚,还整出月球来?人类对月球又了解多少?就凭那几个宇航员?就能说明月亮的环形山是冲击?您不觉得这个的冲击太软弱无力?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1:02
回复 48# lhkcc58


    更令人不解的是,这样一个极端“尊重”事实的人却宁可相信一个不可能存在的水汽通道理论。

再灌水一次:
  您能举出一个具有大量原始森林,却没有水的地方的事实吗?只要您能举出一个事实,甚至半个也行,我立即就否定代国林的理论!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1:10
小儿科,傻瓜,低级动物,怪胎理论
这就是您的水平吗?您除了逻辑,知识真的有点贫泛!这些词汇除了骂街的女人经常会用,一般男人是不会用的!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1:37
回复 49# guangduan


    再灌水:
回复 33# guangduan

    如果没有发生地质变化,一般只有泥层,而且这种泥不是一般的泥,那是一种腐植物,也就是粗枝败叶形成的(森林和植物在上面生长时遗留在上一次雪崩的上面和上次雪崩部分在上面的植被被腐烂的形成的,当然也有部分风吹来的灰尘和泥砂),也可以把他称为碳质泥,煤层之间虽然分层不是很明显,但仔细考察还是能分出层来的!第五层虽然看起来是一个煤层,只不过他的分层是碳质泥(跟煤一样都是森林植被),虽然是在一个大冰川期形成的,但也不是一次形成的,是在很多次小冰川期和森林之间拉锯(用lhk君的话说剃头匠)形成的!虽然是一个煤层,但据考证是由100多个小分层构成!因为每个小分层是可以通过碳检测测出不同的年份!也就是说他们(每个小分层)是形成于不同的年代,每次形成的煤不足二米!毕竟森林是要生长很长时间的,一个原始森林需要上千上万年才能缓慢形成!
     所以经常雪崩的地方(森林还没长出来就雪崩,自然没有煤形成)和没有雪崩的低洼处或非常潮湿的地方都很难形成煤!斑竹首楼提供了煤的分布图,你可以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您能举出一个事实,甚至半个也行,我立即就否定代国林的理论!”
“我对任何理论不感兴趣!”

这都是你用大号字打出来的东西!
自己好好看看。
如果你承认自己的矛盾,你可以继续回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1:59
回复 49# guangduan


    请问:我们何曾在这200多米的煤层之中发现了掩埋树木的泥沙或别的非木材、非煤的物质?别忘记了一个树木的直径只有不到一米,圆柱体的树木之间的间隙难道不会保存掩埋树木的物质?

   您比较聪明,也有点头脑,但凭空想象的东西太多!难道挖煤是一棵树一棵树搬出来的啊?一个森林不光有树,还有灌木,藤本植物和草本植物,还有很多年积下来粗枝败叶!我不知道您砍过树没有?一棵树树干才有多少?跟他的枝叶比较来很少,足够填满!何况经过上千上万年的炭化和腐烂以后,经过重力的作用早已压缩成一堆薄饼似的植物残渣----一部分已经形成煤了!
发表于 2011-5-18 12: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是碳质泥也好还是煤矸石也好,只要从它们在煤层中所占比例来看就应该知道靠它们是无法掩盖深林的。
仔细看看深林的图片,树木实材占树林空间的比例有多少?要把深林掩埋,要把树林空间填满需要多少泥和沙?
而我们所看到的煤层呢?煤和非煤物质的比例是多少?难道这也不能引起你们的怀疑?!
有的人对这一观点(掩埋论)仅仅是说说而已,可你们却信以为真!
就像有人顺口说了一句月食是天狗在吃月亮,说者无心,听者铭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您能举出一个事实,甚至半个也行,我立即就否定代国林的理论!”
“我对任何理论不感兴趣!”

这都是你用大号字打出来的东西!
自己好好看看。
如果你承认自己的矛盾,你可以继续回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8 1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2:07
回复 55# lhkcc58


    我说过对任何理论不感兴趣,您只要举出事实,我自然对代国林的理论加以否定!

  我从来也没说过我对代国林先生的理论感兴趣!我是对事实感兴趣而已!不要用您那套逻辑来说事,我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只要您举出事实,我一样支持您!谁有事实,我支持谁!
发表于 2011-5-18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2:18
回复 61# guangduan


    人工的东西再完美,那也是人工的东西!何况这种东西在超市已经被工商取缔,生产这种东西的人已经被抓起,拿这种东西出来说事。。。 !你以为大自然有智能化,跟你一样凭空想象啊?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2:21 | 显示全部楼层
“煤和石油是如何形成的?(总结性原创)”

请问你这“原创”是什么东西?是事实?是理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2:26
回复 63# lhkcc58


    我从来也没有说过对我自己的理论感兴趣!您举出事实,我一样否定他!

好象我们在其他回复中,我早已回复过这个问题!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2:37 | 显示全部楼层
gd对煤层里的岩石砂土敢兴趣。
告诉他那些岩石砂土变成煤矸石和灰分了,他又嫌弃少。
这次给他一个列表看他还怎么说:

表1  动力煤的灰分分级                  %

序号
级别名称
代号
灰分(Ad)范围

1
特低灰煤
SLA
≤10.00

2
低灰煤
LA
10.01~16.00

3
中灰煤
MA
16.01~29.00

4
高灰煤
HA
>29.00


不知道这些灰分够不够gd用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2:55
回复 65# lhkcc58


谢谢您的事实数据!



    gd喜欢凭空想象!很多想当然的!

很多符合事实的理论还是可以接受的!等有确切的事实和新事实再否定旧理论和新理论!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怕放弃一些东西,尤其是明显站不住脚的东西,尽管可能为其付出过时间和精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3:20
回复 67# lhkcc58


    只要是事实,我可以否定一切!这也就是我一直强调事实,我从没坚持任何一个理论,也就谈不上放弃!

所以我一直说:对任何理论不感兴趣,只对事实感兴趣的原因!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3:26
任何高深理论在事实面前都会土蹦瓦解的!
发表于 2011-5-18 1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即使是低灰煤,煤与灰分的的比例也远远大于树木体积与深林空间的比例?

其实,到目前为止,能证明煤是由木材转化而来的证据只有一个:那就是木化石。而且还是极少极少量的化石,大部分煤看不到丝毫木材的影子。

我想,我们也不用继续争辩了。用现代的科学手段,诸如什么同位素测定呀等等,一定是有办法解决的。判断一块煤到底是不是有树木演变来的不会是太难的事。我们等候科技成果来告诉我们吧!这样的方法是不是比你我的猜想更具有权威性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6:41
回复 70# guangduan


    煤来源于植被,已经早被证实!而有关煤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煤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上!

   而石油成分比较复杂,所以他的争论不光形成有争论,他由什么东西形成的还存在争论,一般大家认为来源于藻类和油类植物以及动物,甚至细菌对生物的分化的产物!但还缺少一定的证据和数据统计!

   科学研究讲的是事实和证据,而不是凭空想象!当然在事实的基础上一定的想象是有必要的,但归根结底还是要符合事实!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6:56 | 显示全部楼层
c14应该是最好办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18 17:14
回复 72# lhkcc58


    只能证明成分和年份,对于煤来说已经不是问题!

  但对石油来说究竟是由什么东西转化而来,特别是被分解后,已经面目全非,而且石油成分复杂,不是单一的某一类东西转化而成,完全靠这个,只能是推测,但还是没有直接证据来的可靠!到目前为止,石油的争论是最多的!
发表于 2011-5-18 1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uangduan


    煤来源于植被,已经早被证实!而有关煤的争论主要集中在煤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上!

...
Guest from 123.90.43.x 发表于 2011-5-18 16:41



    早已被什么证实??被一块木头化石证实?被两块木头化石证实??
发点资料上来看吧!给大家看看!化石的就不要了。地里面埋点什么东西还不容易么?!沧海都能变桑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8 17:46 | 显示全部楼层
gd可能忘了一个重要的行业--洗煤行业。
这个帖子到此为止吧,让我们看看油田与煤田的对比研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1 11:49 | 显示全部楼层
泥炭人.jpg

1984年8月,工人在英国西北部林顿摩斯沼泽切开一块泥煤,发现其中竟然包含着一具非常完整的男性尸体,他的年龄大约是25岁,死亡时间大约是公元前20-90年。这具沼泽木乃伊尸体被称为“林顿男子”,是英国保存最完好的沼泽木乃伊尸体。由于沼泽酸性、寒冷温度和缺乏氧气,这具尸体一直完好保存至今。英国博物馆进行的研究表明,林顿遭受了可怕的死亡经历。在其头部有两处明显的伤痕,背部有第三处伤痕。他是被细绳索勒死,其喉咙被割破,并且面向地面地抛在沼泽之中。一些科学家认为这是一次杀戮仪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据查证,到目前为止,互联网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有机构对煤或煤层做过形成年代的测定。换句话说,煤的形成的依据,目前看来只有几块在煤层中发现的树木化石。

大家应该明白这个证据的“力道”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煤的形成年代

  在整个地质年代中,全球范围内有三个大的成煤期:

 “ (1)古生代的石炭纪和二迭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袍子植物。主要煤种为烟煤和无烟煤。

  (2)中生代的株罗纪和白垩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裸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和烟煤。

  (3)新生代的第三纪,成煤植物主要是被子植物。主要煤种为褐煤,其次为泥炭,也有部分年轻烟煤。”

这划分应该是有数据支持的吧?!你不会认为这是捏造的,对不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怀疑!这总可以吧?
他的这个划分来源于哪里?是测定还是猜想???
数据支持是什么数据?你不会有这个数据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何况现在所求的是测定年龄!测定的!而不是人为划分!
如果我是地质工作者或者是煤炭行业的科学家或者是物理学家,我一定会想方设法用测定的方式求证煤的形成年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学界的这个“3个生成时期”不会是“人为”的划分,c同位素检测在你我是几乎不可能的事儿,在学界应该是小菜一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为什么没有结论呢???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3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也没看到直接的煤龄的测定,我也没看到直接的煤龄的测定,凭什么说你脑袋里的概念就比我的要正确呢?
何况我是动过脑筋的,你是不动脑筋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像你一样认为学界的上述分期是毫无根据的人应该不会很多。
在这个问题上我宁可相信学界不会相信你。
学界没有必要把c检测的详细过程披露出来,那毕竟太专业了。
你如果认为学界没有做过类似的检测或者怀疑学界的c同位素检测,你应该花钱自己检测一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3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凭什么说你脑袋里的概念就比我的要正确呢?何况我是动过脑筋的,你是不动脑筋的。”

我正式承认GD更善于动脑筋!

你可以好好睡一觉了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特点

    我国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其间重要成煤期有:早石炭世(C1)、北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C3-P1)、南方二叠纪(P)、晚三叠世(T3)、早中侏罗世(J1-2)、早白垩世(K1)和第三纪(E)。其中最主要的是: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区、东北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二叠纪;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的早中侏罗世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早白垩世(图2.2.1)。这4个时期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约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8%。由于成煤期多,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广泛,并且还在一些成煤条件有利的地区集中形成了若干个富煤带。因此说既广泛又相对集中,是我国煤炭资源地理分布的重要特征。

    1.分布广泛

    在全国33个省级行政区划中,除上海市、香港特区外,都有不同质量和数量的煤炭资源赋存;在全国63%的县级行政区划里都分布有煤炭资源。截止1996年末,经发现并做了不同程度地质勘探工作的煤矿区达5345处(台湾未统计在内)。充分说明,煤是我国目前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矿产。这一特征,为我国乡镇集体煤矿的大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2.西多东少、北多南少

    根据第二次全国煤田预测结果,在我国5.06万亿t煤炭资源总量中,分布在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晋、陕、内蒙古、宁、甘、青、新、川、渝、黔、滇、藏等12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达4.50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89%;而该线以东的20个省(市、自治区)只有0.56万亿t(台湾未统计在内),仅占全国的11%。分布在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京、津、冀、辽、吉、黑、鲁、苏、皖、沪、豫、晋、陕、内蒙古、宁、甘、青、新等18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达4.74万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3.6%;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市、自治区)只有0.32万亿t(台湾未统计在内),仅占全国的6.4%。

    另外,截止1996年末全国煤炭保有储量为10025亿t,其中,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一线以西的12个省(市、自治区)为8715亿t,占全国的87%;而该线以东的20个省(市、自治区)只有1310亿t(台湾未统计在内),仅占全国的13%。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一线以北的18个省(市、自治区)为9070亿t,占全国的90.5%;而该线以南的14个省(市、自治区)只有955亿t(台湾未统计在内),仅占全国的9.5%。客观地质条件形成的这种不均衡分布格局,决定了我国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长期发展态势。

    3.相对集中

    在5.06万亿t煤炭资源总量中,超过1万亿t的有:新疆(16210亿t)和内蒙古(12053亿t);超过1千亿t的有:山西(6830亿t)、陕西(2922亿t)、宁夏(1991亿t)、甘肃(1905亿t)、贵州(1866亿t)、河北(1155亿t,包括天津少量)、河南(1138亿t)、安徽(1038亿t)和山东(1005亿t)。以上11个省(自治区)共为48113亿t,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5.1%。

    在10025亿t煤炭保有储量中,超过1千亿t的有:山西(2578亿t)、内蒙古(2247亿t)和陕西(1619亿t);超百亿t的有:新疆(952亿t)、贵州(524亿t)、宁夏(309亿t)、安徽(245亿t)、云南(242亿t)、河南(227亿t)、山东(227亿t)、黑龙江(218亿t)、河北(147亿t)、甘肃(102亿t)。以上13个省(自治区)共有9637亿t,占全国煤炭保有储量的96.1%。这些省(自治区)的煤炭资源,往往又集中分布在几个大型聚煤盆地中,从而为建设大型和特大型煤炭生产基地提供了物质基础。

    各主要富煤省(市、自治区)的煤炭资源量和煤炭保有储量,详见表2.2.4所示。

    图2.2.1中国煤炭资源分布图

    表2.2.4煤炭资源总量和煤炭保有储量(×108t)

    (二)煤类的地理分布特点

    煤类是煤经受变质作用的结果。植物遗体由堆积到变为煤,首先是经过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低等植物形成腐泥,高等植物形成泥炭。已形成的泥炭和腐泥,由于地壳下沉等原因而被上覆沉积物掩埋时,在以温度和压力为主的物理化学作用下,泥炭经过成岩作用变为褐煤,褐煤经过变质作用再转为烟煤和无烟煤。

    由于煤对温度有较强的敏感性,因此当盖层逐渐增厚,温度和压力逐渐增大的情况下,煤的化学组成和物理结构也逐渐发生变化。而且煤在较高温度下持续时间越长,煤的变质程度越高。这就是最常见的深成变质作用的基础。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叠加其他变质作用,使原来已经形成的煤类复杂化,于是,多种多样的煤类分布就出现了。

    我国各地质时代的煤具有上述这些明显的特点:晚古生代的煤以中、高变质煤为主,未见褐煤;中生代的煤以低、中变质煤为主,有少数褐煤;第三纪的煤则以褐煤为主,仅有少量低变质煤存在。反映了成煤时代愈老,经历的地质历史愈长,盖层愈厚,煤的变质程度愈高的趋势。在煤系与上覆地层连续沉积的某些煤田中,下部地质时代较老的煤,由于盖层厚度大,受热时间长,煤级就高;其上地质时代较新的煤,盖层相对较薄,受热时间较短,煤级也较低。例如,鲁西南地区,在类似沉积深度的同样条件下,晚石炭世的煤一般是肥煤,其上早二叠世的煤,一般是气煤。当上覆沉积物继续增大,地温升高后,早二叠世的煤也变成了肥煤。充分反映了煤级随成煤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随温度升高而变高的基本关系。再如,山西省石炭纪-二叠纪煤的埋藏深度是北部浅,向南部逐渐加深。因此,煤的变质程度呈现出北部较低,向南部逐渐增高的变化规律(表2.2.5)。

    表2.2.5煤类与上覆地层厚度的关系

    当然,这种情况决不是单一变质作用的结果。但它说明了深成变质作用起着主导作用,加上其他变质作用的介入,于是,我国便出现了复杂多样的煤类分布。这样的例子不少,不再一一列举。

    纵观我国煤类的地理分布就是在上述基础上形成的。自北而南,大致呈现出三个条带,见图2.2.2。天山—阴山以北地区,包括东北、内蒙古和新疆北部,以褐煤和低变质烟煤为主,中变质烟煤不多,高变质煤很少;天山—阴山以南、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包括西北地区大部、华北地区、河南和华东北部,分布着各种变质程度的烟煤和无烟煤,只有少量褐煤;昆仑山—秦岭—大别山以南地区,包括西南地区、中南地区大部和华东南部,以高变质煤为主,中变质烟煤和褐煤有分布,低变质烟煤很少。这一分布特征,为寻找工农业所需要的煤类指明了方向。

    图2.2.2中国煤类分布图

    各种煤类的具体分布是:

    1.褐煤

    集中分布在内蒙古东部、云南中西部和黑龙江东部地区,这3省(自治区)的褐煤保有储量占全国的96%。辽宁、河北、广西、山东、吉林、甘肃、四川、新疆等省(自治区)有少量分布,其余省(自治区)仅有零星赋存。截止1996年末,全国褐煤保有储量的分布情况,见表2.2.6。

    表2.2.6全国褐煤保有储量(×108t)

    2.低变质烟煤(包括长焰煤、不粘煤和弱粘煤)

    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各省(自治区),这两地区低变质烟煤保有储量,占全国该煤类的97.5%,其次是东北地区占全国的1.6%,其余3地区仅有零星分布。从省(自治区)的赋存储量来看,最多的是陕西省,占全国的34.9%;第二是内蒙古,占全国的27.9%;第三是新疆,占全国的20.3%。截止1996年末,全国低变质烟煤保有储量为4262亿t,名列前12位的如表2.2.7所示。

    表2.2.7全国低变质烟煤保有储量(×108t)

    3.中变质烟煤(包括气、肥、焦、瘦煤)

    分布普遍、除上海、福建、海南、香港和台湾外,其余各省(市、自治区)都有赋存,但数量和质量相差比较悬殊。其中,保有储量小于1亿t的有北京、广东、西藏;保有储量在1~5亿t的有天津、湖北、广西、浙江;保有储量在5~10亿t的有江西、甘肃、湖南、吉林;保有储量在20~50亿t的有宁夏、云南、江苏、青海、四川、辽宁;保有储量在50~100亿t的有黑龙江、河北、新疆、河南、内蒙古、陕西;保有储量大于100亿t的有山西、安徽、山东和贵州。特别是山西省,不仅储量很丰富,而且质量好,品种齐全,气、肥、焦、瘦煤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我国炼焦用煤的主要基地。截止1996年末,该煤类共有保有储量2549亿t,名列前10位的如表2.2.8所示。

    表2.2.8全国中变质烟煤保有储量(×108t)

    4.高变质煤(包括无烟煤和贫煤)

    广泛分布在我国中南、西南和华东南部地区,该煤类占该地区煤炭总储量的半数以上。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四川分别占到各该省的70%左右;广东占到80%以上;福建达到100%。北京也占到97.8%。由于这些省(市)的煤炭资源总量不多,虽然分布地域广大,但所占比重很少。因此,从资源数量来看,我国高变质煤主要分布在山西和贵州两省。山西又集中分布在晋东南地区,贵州集中分布在黔中一带。两省高变质煤储量占全国同煤类的75.3%。截止1996年末,全国高变质煤保有储量为1728亿t,名列前10位的如表2.2.9所示。

http://baishuku.com/html/28/28954/5567227.htm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煤级分布 - 正文
  不同煤化阶段煤在中国的分布。在地质时代上,中国晚古生代以中、高煤级煤占较大比例,尚未发现褐煤;中生代虽有褐煤,但以低、中煤级烟煤为主,并有高煤级烟煤以至无烟煤;第三纪不仅有褐煤,而且也有低煤级烟煤。在地区的分布上,北纬38°以北的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以褐煤和低、中煤级烟煤为主;北纬38°以南的华北地区产各煤级烟煤和无烟煤;西南地区主要是中、高煤级烟煤赋存地区,而东南地区则以高煤级烟煤和无烟煤占优势。
  中国煤级分布的特点是大多数煤经历了 3个演化阶段形成的。由于中国晚古生代含煤岩系多沉积地于台稳定阶段,除少数地区外,沉积幅度不大。部分中新生代含煤岩系虽沉积于地台活化阶段,但多数聚煤区的沉降幅度也不大,所以各地质时代煤的上覆岩系一般厚度不大。经过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的第一演化阶段,煤级大部分偏低,如华北晚古生代深成变质煤一般不超过肥气煤阶段,中生代深成变质煤通常可达长焰煤阶段,新生代煤基本上仍处于褐煤阶段。
  煤演化的第二阶段虽仍继续经受着深成变质作用,但中生代岩浆活动起更大的作用,特别是燕山期岩浆的侵入活动,使得一部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深成变质煤又经受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叠加,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大小不一,包括中、高变质煤的多煤级变质带。燕山期岩浆活动不仅强烈,波及面广,而且有多期多次活动的特点。就全国范围来说,南方强于北方,东部强于西部。北纬38°以北以低煤级煤为主,东南地区高煤级煤占主导地位,其他地区则为中、高煤级煤为主的多煤级变质带。由于燕山期岩浆侵入及其引起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因而造成晚古生代和中生代煤级分带也呈现出明显的分带规律。包括低、中、高多煤级的变质带自北而南沿以下 5个主要东西构造带断续分布;沿北纬41°附近,北纬37°~38°,北纬35°~36°,沿北纬27°~28°和沿南岭纬向带断续分布。另一个导致多煤级变质带断续分布的岩浆侵入方向为北东向,主要的有沿太行山东麓断裂、密山-郯庐断裂、丽水-海丰等大型断裂。而喜马拉雅期的岩浆侵入活动较弱,只有少量第三纪褐煤受其影响变质为烟煤,如辽宁抚顺、黑龙江依兰、西藏南木林和云南剑川等地。   由于成煤期后,特别是燕山运动后,大部分晚古生代和中生代含煤岩系被抬升接近地表,煤的变质作用经历第三演化阶段。深成变质虽仍在进行,但影响不大,主要是新生代构造运动的改造,奠定了中国煤变质带分布的格局。例如,大致沿北纬37°~38°的多煤级变质带原来是横贯全国断续分布的,西起新疆英吉沙、莎车,东经南疆东部的且末,青海大柴旦与江仓、热水,甘肃九条岭、古浪,宁夏中卫、中宁和韦州,山西临县、太原西山到阳泉,但再向东,由于嫩江-紫荆关断裂的右旋活动,将东部原来分布在北纬37°~38°之间的河北邯邢、山东济东、淄博和坊子等煤田向南推移了约 100公里(大致相当纬度1度的距离),移到了北纬36°~37°之间。   中国各时代煤的煤级分布是 3个演化阶段综合作用的结果。以深成变质为主的第一演化阶段主要形成不超过肥气煤阶段的低煤级烟煤与褐煤;第二演化阶段由于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的叠加弥补了深成变质作用的不足,形成了大量中、高煤级的重要工业用煤;第三演化阶段使多煤级变质带的分布更加复杂化。
  参考书目
 杨起:中国煤变质研究,《地球科学》,Vol.14,No.4,1989。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北纬37°~38°----北纬27°~28°
这之间是什么?会是什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5-26 21:41
冰川1.JPG

冰川2.JPG

冰川3.JPG

代国林先生的《生物影响冰川的研究》一文发表在辽宁科学学院学报2009年第四期。
大家可以核对一下煤的形成期和冰川期及冰川期森林的关系!

http://blog.ifeng.com/article/4440791.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88# lhkcc58


    那之间是很多巨大的陨石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7 0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lhkcc58


    那之间是很多巨大的陨石坑。
lhkcc58 发表于 2011-5-26 23:35


这些大陨石坑应该在地球上生命出现以前,地球诞生以后,即50亿年前至5亿年前形成的。

地球上遭遇大量陨石的时间应该是在地球生命大爆发以前,5亿年前地球上的生命进化才开始,如果频繁地下陨石雨,地球生命系统受不了。

地球上的生命在5亿年中经历了5次大灭绝,可能同单独几个大陨石撞击地球有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1# pbs


    abbr_24b917886693d1b462889f2cf2fe4bb5.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西山七里沟的煤田岩层的这个东西如果是镜子,那应该是史前文明的一个证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8 2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太原西山七里沟的煤田岩层的这个东西如果是镜子,那应该是史前文明的一个证据?
lhkcc58 发表于 2011-5-28 10:55



    我看好像是树木的化石,树皮和树干的关系很清楚:



有个问题,为什么不把完整的“镜子”显示出来,另外那个半“镜”不圆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8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图就这样。
那些突起说我、有过渡的环似乎不像是木头的截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图就这样。
那些突起说我、有过渡的环似乎不像是木头的截面。
lhkcc58 发表于 2011-5-28 22:04



    化石经过这么多年的演化,木质部的纤维组织细节在照片上可能看不清了。

    光学显微镜观察这些化石的截面细节或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可能可以获得一些信息。

    你能否把这个发现的网页给个链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9 0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9 05: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的图个个都是好东西
lhkcc58 发表于 2011-5-29 03:20



    的确不错,有些图质量很好。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10-9 05:09
所有地下的矿藏都是地球外壳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太阳是一个燃烧的气球,地球的当初也是这样,气球的冷却过程中形成液体固体,看看元素周期表,氢气核聚变后可形成任何一种不同的物质。条件之一是看冷却时的速度而定。
由此可推论,地球的中心应该是气态的(高温高压高密度下或许应为固态的氢原子,或者成质子电子状态,绝对不是元素周期表中的固体金属,任何物质在地心的高温高压下都不可能稳定存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10-9 06:23 | 显示全部楼层
1“看看元素周期表,氢气核聚变后可形成任何一种不同的物质。条件之一是看冷却时的速度而定。”
太阳可是在进行核聚变,但是太阳的元素比地球少的多。
2“所有地下的矿藏都是地球外壳在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媒是矿藏,但是它不是在地球冷却过程中形成的。

再说话时过过脑子,常识性的错误尽可能避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6 15:5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