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2974|回复: 15

终于发现有人挑战纵波与横波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5 1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lhkcc58 于 2009-3-5 19:45 编辑

唐山地震七大谜团

1976年7月28日。对所有唐山人来说是一个黑色的日子;大地震将唐山这座有百万人口的城市在数十秒钟内夷为平地,65万多间房屋倒塌,24万生灵在睡梦中被葬身废墟,16万多人重伤......
南京地质学校高级讲师李泰来向记者讲述了在唐山大地震后考察的惊人发现
1.地震现象的七大迷团

李泰来的外甥,外甥女不幸在地震中遇难,当时在南京地质学校工作的他立即向单位请假乘火车赶往唐山,从事地质研究的他也很想看看地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李泰来的弟弟也是研究地质的,两人的想法不谋而合。两人便扛起相机,骑着自行车在唐山市开始了地震考察。一个星期考察下来,两人发现很多奇怪的现象,而这些现象用传统地震学理论根本无法解释。

当时唐山地震烈度为11度,唐山市的厂房和住宅几乎全被破坏,而有一些建筑却完好如初。

现象一:所有的树木、电线杆直立如初,均未直接受害。例如唐山市内65米高的微波转播塔巍然屹立于大片废墟之中,而且震后两个微波塔仍可直接、准确传播电视信号。

现象二:唐山的人防坑道除个别有小裂纹外,其他均未受到破坏。

现象三:在唐山地震中死伤的人中没有人直接死于震动,绝大部分是因为建筑物坍塌受害。

现象四:唐山地震后,除个别地区受采空区坍塌或其他影响出现局部起伏外,绝大部分地面、路面完全如震前,很少出现波浪起伏现象。

现象五:唐山启新水泥厂的一栋三层库房,一楼二楼基本完好,三楼的所有窗柱却全部断裂。而且旋转方向和角度各不相同,现存旋转角度最大的一个右旋40度,旋转角度更大的当时即已脱落。

现象六:建筑体的破坏尤其是砖石结构和水泥制件的破坏一般都是分段裂开四面开花崩塌。整体歪斜的现象很少。

现象七:唐山公安学校有3栋3层楼房。形状相同,相互间隔10米平行排列。在地震中南面一栋完全塌平,中间一栋只是部分散落。而即使在一栋房中有的是第一层破坏比较严重,有的是第二层,有的是第三层。为什么同一区的受震程度会如此偏差?

所以这一切现象都使李泰来给传统的地震学理论打上了大大的问号,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回到南京后他又先后两次赴唐山考察并开始认真收集相关资料。

2.解开谜团

过去的地震学理论认为地震波分为纵波、横波两种,地震破坏主要是横波造成的。可是,李泰来发现如此理论根本无法解释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种种现象。

理由一:根据横波破坏原理,高的建筑物(重心较高)在地震破坏对象中首当其冲。

理由二:在地震现场考察中发现地震断裂均具有旋转性,而纵波、横波的震动是没有旋转性的。

理由三:不论横波还是纵波,它们的传播都是连续的,强度是渐变的,从震中向外逐渐衰减。因为,在此同一震区内,同样的建筑物受破坏程度大致相同。可是在唐山地震中出现并非如此。

根据对震波的应变分析,李泰来发现扭波才是地震破坏的元凶。1979年,在南京地震学会年会上,李泰来发表了《扭波与抗震》的论文,引起与会者的一阵轰动。在1996年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其以扭波为主题的发言也引起了代表们的注意。

李泰来指出,扭波与纵波和横波乃“同卵三胞胎”,其中纵波传播速度最快,其次为横波,最后为扭波。纵波使物体产生上下震动,横波使物体前后摆动,两者的破坏都不大。但是,扭波一到,则把物体从内部扭散扭断,随即垂直坠落,造成巨大破坏。有了扭波,在唐山地震现场发现的怪异现象全部迎刃而解了。李泰来说:“我们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扭波的。这个理论在世界上,仍处在领先地位!”
3.扭波理论有待重视

在研究出地震扭波理论后,李泰来趁热打铁进行了抗震理论的研究,因为扭波不能通过流体和柔性物体,他提出了“轮胎”理论,即采用柔性材料如橡胶作为建筑体的“轮胎”,阻止扭波进入建筑体,从而达到了防震的作用。他还针对扭波拟定了具体的防震抗震措施。

在对扭波的研究中李泰来还惊奇地发现:中国的很多古典建筑如宫殿、庙宇、木塔等全部具有除“地下”以外的七种抗震性能,它们都是世界上抗震性最强的地上建筑物(位于山西的应天塔就是一个典型)。

但是,让李泰来觉得遗憾的是,自从1979年发现扭波理论后,由于经费、人手等原因,更由于扭波理论对传统地震理论的大胆否定,时至今日,扭波理论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09-3-5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扭波理论》太棒了!!!

我认为《扭波理论》可以支持我的“岩浆潜流说:

我认为地壳下面有许多岩浆潜流在运行,相当于地球内部有许多线圈,金属类的潜流中间都有硅酸盐类岩浆作绝缘隔离,一旦不同的金属类潜流发生碰撞,就会产生地下的“雷电”放电现象,也就是线圈间的“短路”现象。

我们知道一个小小的家用电闸开关发生短路时都能产生很大的响声和冲击波,如电闸开关盖未盖紧,这盖子都有可能被冲击后飞到地下来。

地下的岩浆潜流发生短路后所产生的放电效应应该比天上的“雷电”要大得多,它也会产生声音和闪电光,但因为是在地下,所以声光现象不明显,但冲击波却可使地面上下瞬间一跳(即纵波),接着震波再向四周传播开来(即横波)。

天上的闪电并不是直线放电的,天上闪电会产生锐角走向的方向变幻,地下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也会产生这种锐角走向的方向变幻,其结果就会造成地面的“扭波”地震现象。
发表于 2009-3-6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tanlilin 于 2009-3-6 06:26 编辑

我认为一次大地震(如汶川地震)可能会同时出现二种截然不同的“断裂带”:

一、板块挤压断裂带,这种断裂带的特征是:

(1)断裂带长度较长。

(2)断裂带走向相对稳定。

(3)断裂带的断层两端高度差距较大。

二、岩浆潜流之间放电产生的断裂带,这种断裂带的特征是:

(1)断裂带长度较短。

(2)断裂带走向没有规律,任何方向都有可能出现断层现象。

(3)地面断层两端高度差距小。

为什么会出现以上两种不同的断裂带断层呢?

这是因为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方向没有规律,就如看到天上的闪电现象,有时是在一个区域的左边放电,有时则在右边放电,有时是云层与地面之间放电,有时则是在云层之间互相放电,因此岩浆潜流间的放电现象所造成的地震可能还有如下几种现象:

(1)同样一次大地震,有的地方产生的是顺时针方向的“扭波”,而有的地方则出现逆时针方向的“扭波”。

(2)同样一次大地震,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主震余震的发震时间不相同,

(3)同样一次大地震,在不同的地方会出现没有任何走向规律的小断层。

以上推理现象如果能在地震灾区实地考察中得到验证,我的“岩浆潜流说”就能得到确认。
 楼主| 发表于 2009-3-6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泰来觉得纵波与横波不够用、不足于解释地震的一切破坏结果,这是对的。但是他弄出个“扭波”,其结果可能是更糟糕。如果李泰来是那三种地震波传播媒介中的一个物质质点,在这三种波同时存在的情况下会如何动作呢?!他会在做横波运动的同时又做纵波要求做的动作?!如果有人要求他在做那两种动作的同时,再按照“泰来”波的要求做“大回环”的“扭波”动作,他又当如何?!
我想一个人在跳快三步的同时不可能又跳慢三步。更不可能在同时跳那两种舞的同时加入体操的"大回环"动作。
发表于 2009-3-7 0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认为“扭波”应该是存在的,它不与纵波横波同时存在,应该是先有纵波再有横波,“扭波”是最后才有的,并且不是地震灾区的每个地方都有“扭波”,应该是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没有,有出现“扭波”的地方情况也不一样,有的“扭波”力矩是顺时针方向扭,而有的则是逆时针方向扭。

想想天上的雷电模式,我认为情况可能会是这样的。
发表于 2009-3-7 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由于闪电速度就是光速度,地下放电速度也是很快的,因电流极大,整个局部地层以极高的速度被撕破并扭转,尽管扭动度数和位移不会太大,但因初速度快,所以破坏力巨大,初速度可能比子弹出膛的速度还更快。
发表于 2009-3-9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已被收藏
 楼主| 发表于 2009-3-9 2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正由于纵波与横波同时存在在理论上有矛盾,所以,有人提出体波与面波。更有人提出地震波再地球内部传播是以纵波的形式进行,地震波传到地表才表现为横波形式。





5# tanlilin
匿名  发表于 2011-5-12 16:27
扭波这一形式现在并不能很好的被探查出来,并不能大议题偶那个的认为它是否存在,有待研究。事物的形式本因该是简洁的,所谓“扭波”很可能是不同波的一种合成形式。
发表于 2011-5-12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横波、纵波还是“扭波”,他们都是地震之后的余波。他们的幅度远远小于地震的第一波——也就是撞击!
撞击可以看成高阻尼的振动波,这才是关键的东西。至于所谓的横波纵波或许只能拿来作为监测或测量的信号而已。它是研究地震的“末”,而不是研究地震的“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2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所谓的横波纵波或许只能拿来作为监测或测量的信号而已。它是研究地震的“末”,而不是研究地震的“本”!
guangduan 发表于 2011-5-12 17:28


“扭波”这个观点,应该是很值得深思。世界地震研究的方向,应该如何从“末”转化到“始”。只有从地面上震后的表象来作为分析的起点。如果能够预测到地震的震中。那么就可以用事先安置好的仪器记录下当时的扭波的强度大小等各种参量。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2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2 2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和地震云有种相似的地方。在我描述的当震云(地震当时在震中很远的地方,发现的特殊的地震云)的特征方面。大部分的地震云的外形,都能归纳为某种类型的干涉图案,就是当震云比较特殊。当震云是撕裂状的。和通常的各种排状地震云像没有共同的地方。如果把地震云的应力来源归纳到次声场,那么,启示我们对声场是否可以发现扭波的存在。这似乎是能从实验得到结论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波,人们在3个层面对其进行处理:
1纵波,横波
2体波,面波
3剪切波,冲击波
之所以有这种区分,那是因为人们认为后者能更好的解释波这种现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13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似乎都喜欢“波”,一提及“波”就觉得兴奋,总觉得粘上它就好高深一样。为什么?
其实,恰恰相反。你们希望的是妄想有一种稳定的状态(波)以便于你们好做研究,妄想不费工夫就取得成绩。你们这是一种懒惰的行为。妄想从一种稳定的状态找到规律。但事实难如人愿,你们得不到!因为你们的思维出错了!你们懒惰了!地震本来就不是一个稳定的、有规律的、可复制的常态,而是一种突如其来的瞬态,它不存在你们所希望的“波”!试问:如果有人突如其来捅你一刀,你能预测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3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里不讨论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4 07:04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