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807|回复: 2

野蛮当道,真理何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4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过多少年的苦苦思索,终于破解了引力的根源,这可是世界性的学术难题,《新太极论》因而对一系列宇宙难题迎刃而解,本以为一旦公开必然引起学术界大地震,谁知现实并非那么理想,有道是,  野蛮当道,真理何存!哈哈!

    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娱乐时代,人们沉迷于无限的物质欲望中,享受着当年的列强提供的高科技产品,几乎忘却了当年列强入侵给国人留下的耻辱。但是许多国人还隐约记得“落后挨打”的教训,宁可丢弃祖先留下的优秀文化,也要紧追西方工业文明的步伐,甚至于把西方的思想糟粕也当成真理,西方学术权威说什么,什么就是真理。无数的媒体都充当着西方权威的传声筒,霍金先生随便说一句什么,在国内就有一万个媒体参与传播。。。

    有道是“人心不古,天地无常!”。崇尚“科学”已成为现代人认识事物的主流,甚至把“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事物一概否认,以至于有人振振有词地高呼“取缔中医”,即使这种叫嚣不为大多数国人接受,也没几个人能够站出来理所当然地驳斥之,至多也不过是列举一些中医有效的事例无力地反驳,还是阻挡不了某些人成为“打假英雄”而继续贻害国人。当真理自身难保的时候,任何天经地义也成了无常的异象。

    所幸的是,真理并不以人们的认识不足而消失,当人们真正领会了《新太极论》之后,将能彻底打破“现代科学”的直观束缚,从而深刻体会中医与宇宙规律的客观统一性。尽管现实不如所愿,但是世界上起码有一个人能够理解“引力”如何实现、有一个人能够对宇宙的运行规律了然于胸,那就是我!能够掌握最前沿的科学知识就是我的最高理想,别无他求!在这破铜烂铁都比真理值钱的年代,如果永远没人需要真理,就让真理永存心中吧!
匿名  发表于 2010-9-26 23:44
摸着了一根毛就认为大象是一个草绳,另类野蛮而已!不过,严重支持你说话的权利。
发表于 2010-9-29 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舟子遇袭案引思考:学术监督咋沦为个人恩怨
舆论关注的方舟子遇袭案日前告破。雇凶袭击方舟子的,是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肖传国。几年前因方舟子对其打假,导致未评上中科院院士而心怀不满。案件虽已告破,然而从中折射出的少数知识分子道德感丧失、缺乏学术监管机制等问题,仍令人痛心。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科技界、教育界主管部门不尽快出台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变“个人打假”为机制监督,此类事件,不是没有重演的可能性。

功利化趋势蚕食“净土”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973首席科学家……雇凶伤人的肖传国,有如此多头衔,堪称标准高级知识分子,何以心存歹念?这其中固然有其本人的性格因素,但若放在社会大背景下考量,就算今日不出肖传国,以后也会有“刘传国”、“赵传国”等类似事件出现。

近几年来,随着“科教兴国”等方针的提出,科技界、教育界获得的政策、资金支持与日俱增。这本是一件好事,但由于现行制度存在种种缺陷,在个别知识分子中,科研工作与名利挂上了钩,由此造成了学术界的功利化趋势。

再深究肖传国的作案心理,功利化看待院士称号,也是一大主因。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是一种无上荣誉。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各领域的院士,在探索真理、造福社会方面做出了不小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和院士称号相伴随的,还有各类资源,包括课题、经费、种种特殊待遇等。片面、错误地看待院士称号,令肖传国之流将评选院士作为个人晋升的重要途径,甚至唯一手段。于是,“功名路”一旦被断,就让他恼羞成怒,操起凶器害人。学术质疑,由此变成个人恩怨。

“孤胆英雄”没有“体制后援”

从十多年前的核酸营养品,到今年接二连三的唐骏、张悟本、李一等,方舟子一直被视为打假斗士。此次被袭案件告破后,向来行事低调的他更被捧为英雄。但正如互联网问题专家刘兴亮所言,因为打假而遭遇打击报复,这本不应该是由方舟子来承担的结果。如果大部分学术界人士都是“方舟子”,那么“买凶报复”这种事件也不会上演。

可惜,方舟子在国内的学术圈中堪称“另类”。他本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现在不少人对学术造假很宽容,经常采取中庸、和稀泥的态度,挑好话说,不得罪人,“较真”反而被认为不正常。这是方舟子本人得以出名的原因,但也是社会的悲哀。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持相同观点。他分析,方舟子质疑肖传国的“肖氏反射弧”是在五年前。而在长达五年时间里,无论是教育、科技、卫生领域的主管部门,还是华中科大学校管理方,基本上对此持旁观态度,并没有及时根据方舟子的质疑进行调查,给出权威的学术鉴定。

1999年以来,方舟子设立新语丝网站,通过发表自己和网友的文章,揭发中国学术界的腐败现象。但由于是“孤军奋战”,没有主管部门“接棒”,不少曾经被方舟子揭发过的造假者,如今依然活跃在学术圈,并未受到应有惩罚。照此下去,莫说学术规范的真正重建,就连打假者的个人安全恐怕都难以保障。

学术共同体发声,监管才可持续

几年前,西安交大的六位老教授联名举报该校某长江学者的学术不端行为。被举报者则以侵犯个人名誉权为由,向法院提出起诉。可在两小时庭审后,法官最终提出疑问:是否学术造假,究竟该由哪个权威部门裁定?

熊丙奇认为,这也是当今国内学术圈亟待解决的问题。方舟子对学术打假的执着精神固然值得钦佩,但他不应成为唯一的裁判。客观来说,学术争鸣本是常事,一项新发现、新技术究竟是否有效,也存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差异。如果管理部门、或相关学术委员会对此失语,就很容易把正常的学术质疑转为一场个人恩怨,令被质疑者与质疑者结下“梁子”。

在一个健全的学术系统中,方舟子和他的新语丝网站,以及其他个人打假者,理应发挥的只是“提供线索”功能,判定学术造假、学术不端,学术共同体责无旁贷。所谓学术共同体,一般是指科技界、教育界的学术机构,或相关学术委员会,关键是要有一定威慑力和公信力,又能及时启动行政管理者无法干预的独立调查。只有依靠健全的机制而非个人,学术监管才能变得可持续。

近几年来,国内高校、院所屡屡发生学术不端事件。对此,相关机构往往三缄其口。熊丙奇认为,这并非明智之举。因为对于每一个遭遇学术不端检举、质疑的学者来说,所在学术机构无动于衷,并非是对其的保护,而是伤害。被质疑不等于确有学术不端事实,只有学术机构启动独立调查,给出具有公信力的结果,才能将真相公之于众,才是真正保护清白学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12 04:1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