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96|回复: 1

试着打破某种惯性思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31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在我的位置依然漏气严重,我的方法是云图和地磁相结合,不一定凑效,但个人作为一种探索来验证其有效性。目前看,这一办法有正确的时候也有失误的时候,那么单独把正确的那部分提出来,个人认为还是有坚持的必要性的,毕竟这种方法是有一定有效性的。
    不为名,不为利,只希望对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上的某种现象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当然是个人理解,如果这种理解能够帮助我们自己,即使有朋友不理解我,认为我是胡说八道也无所谓。
    言归正传,我们一直认为地震形态云出现的地区不会震,也经常看到很多人解释为,当地出现地震形态云,应该震在远方,个人认为这或许是种惯性思路的误解,抛开地震带说,地球内部在不停的运动,我们根本无法确定这种运动会给地球的某个部位造成冲击,而地震带说也是凭历史经验来确定的,带上出现的概率或许相对大一些,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资料也是有记载以来的资料,那么就肯定有没有被历史记载下来的内容,历史有其可借鉴性,也有其局限性。所以,我大胆设想,当某地区出现地震形态云(准确的而非模糊的)时,当地的地下一定是在运动的,因运动所以在地表有所表现,不管是挤压也好还是通道阻也好,还是受其它天体运动影响也好,(领导来了,先关了,下班再补发)下面是昨天的帖子,依然有效,http://www.dizhenluntan.com/view ... &extra=page%3D1
发表于 2010-5-31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lz,你的这种看法,吕大炯在其著于1984年的《震兆云霞》中已经提出过类似观点,他认为地震云和位于孕震区的活动断裂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摘录如下希望有所帮助:

地震云的产生“是由于震源的膨胀和收缩运动所产生的作用力,通过地壳传送到具有孕震而应力集中的观测点附近的断裂带,或由于同一天文因素在地球上一个大范围的区域内或在地球上与此区域相对的一侧的区域内,产生一个同意应力场而使观测点附近的断裂带受到作用,致使此断裂带上空形成和其走向平行的条带状地震云,从而被位于这一断裂带附近的观测点的人们所观测到”(P58)。

“由于与震源区传来的应力方向垂直的断裂带往往受力最大,或由于同一天文因素在震源区的外围地区以同心圆形式直接作用,在外围局部地区来看,它近于直线,下压应力或上提应力就以这种形式垂直作用于断裂带上,因此震中位置往往和地震云方向相垂直。对于某些处于断裂交汇处的震中区,应力高度集中,但应力随距离而衰减,因此容易产生焦点位于震中区上空的辐射状地震云。”(P58)

“因此可以推理,地震云容易产生在将要发生地震,或已经发生了地震但还将发生余震的地区的上空。”(P60)

照此说法,便可以解释为什么在地处断裂带的临沂地区可以频繁观测到地震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6-1 21:05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