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秋翁感悟

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

 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2-1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翁对地震预报一点浅显认识》我认为应该更改为《秋翁对地震预报的深刻认识》,因为他所谈到的地震预报基础知识早已在中国地震局系统实施了30多年,急盼他有新的认识,可惜至今没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16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2# 看客


      你的看法很正确,我现在就是想把我过去一点地震预报的经验和体会谈谈,不知道是否已经过时,去年谈了很多,今年不谈了。我比不上你,你一直坚持使用测地电手段预报地震,并且胸有成竹,你对地震带很熟悉对地震的认识就很有道理。我每天都坚持看你的【看客测地电】,有点上瘾。哈哈哈。。。。愿论坛元老每天继续对当下地震活动动态发表看法,预祝你取得更辉煌成绩。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17 08: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3# 秋翁感悟

我认为地电监测是很好的地震前兆监测手段,有待于像“kunzhe ”这样的年轻人通过电脑来采集数据进行分析,通过提高软硬件的编程能力进一步甄别地震前兆异常。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2-24 07:19 | 显示全部楼层
kunzhe的数据同看客的数据结合起来就很好。

美中不足的是看客和kunzhe一个在山东半岛,一个在辽东半岛,距离比较近。如果在成都的秋翁也有地电监测手段就比较理想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2-26 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5# pbs


    今天韩国旅游刚刚归来,更正一下:
                                   秋翁的位置在北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6 19: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电磁波对无线电信号扰动到底是什么样子?下一帖我将举一个实际例子,指出地震前兆异常信号同大家一起研 ...
秋翁感悟 发表于 2011-3-4 07:44



    512当天出现的无线电异常用电离层图来解释一下,或许更明白些:



上面是512当天上午的电离层情况,TEC浓度大面积减少,这种情况出现肯定会对无线电通信有影响,出现窜台扰动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常情况下相同时段的电离层一般是这种样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6 20:08 | 显示全部楼层
仔细翻了楼主的无线电测震方法,感觉用这种方法测地震异常,很可能是测的电离层的扰动异常,原因是楼主用的是短波.而短波主要以天波传播为主,就是电离层反射传播,短波是受电离层影响最大的一个波段!各种窜台扰动等情况用电离层异常扰动来解释很符合.这种方法一般不是直接接收的震源波频信号,震源波频应该属于低频或超低频,需要专门的接收设备,一般的收音机都没有这个波段!但震源发出的无线电波及磁场异常可以造成上空的电离层扰动异常,电离层扰动异常最后会引起无线电通信异常,用楼主所说的短波无线电测震虽然不是直接监测的震源波,但也一样具有测震的作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08# 云之万化


    2012年新春一开始就遇到一个明白人心里真高兴,难怪这几天喜鹊窗外喳喳叫,果然有“云之万化”来到。你回复我在44楼的帖子,这个帖子是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一群广播发烧友对无线电信号异常干扰对话记录。一群喜欢收听广播的发烧友,如实地、客观地、贴切地用文字详细记录下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大地震之前无线电信号异常干扰,这是一段非常珍贵的原始资料。你的认识讲得很好:“但震源发出的无线电波及磁场异常可以造成上空的电离层扰动异常,电离层扰动异常最后会引起无线电通信异常,用楼主所说的短波无线电测震虽然不是直接监测的震源波,但也一样具有测震的作用!”
今天继续谈谈如何观测地震问题:
既然秋翁同意“云之万化”观点,那么分析电离层图TEC浓度变化就可以预报地震了。我认为电离层图TEC浓度变化只是一个参考辅助手段,电离层图TEC浓度变化正常情况图与电离层图TEC浓度变化异常情况图,两种情况对比,参考点太少,在判断是否有没有地震是不够的,对于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可以对比出来(动物在强震前的异常活动也是这样对比出来的),对于5-6级左右地震则显得苍白无力。这个现象也是当前预测预报地震战线上单一测量手段普遍存在的误区。在过几天就是日本“311”9级大地震一周年了,日本东京大学距离震中地点不远(这个距离连动物都有强烈反应),又拥有尖端高精仪器,居然没有预报出“311”9级大地震,321楼xiangdan提供的视频让我们清楚看到,感应磁力仪所记录的信号的频率内容。这台仪器,由东京大学提供0-5赫兹的超低频范围的接收,接收地磁场的时空变化。光谱图像是由计算PSD(功率谱密度)102.4秒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段,这些光谱绘制沿24小时刻度片颜色/强度。现在事后看这些图形变化一看就知道有大地震,可是当时日本东京大学为什么就预报不出来呢?仪器是高级的,记录下来的数据,没有三维空间思维层层分析数据这些干扰又代表什么内容呢?也就是参考点太少。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一群广播发烧友对无线电信号异常干扰对话记录。参考点就很多,频道偏移、信号起伏大、窜台而且外国台增加、接收不稳定、干扰频繁、声音音质变化,把这些异常现象赋予不同轻重比重,当哪一个异常无线电信号干扰出现,出现几个,就可以预示这将会发生多少级地震。比如:频道偏移,五级地震偏移一点,六级地震会多一些,这就是三维空间分析数据。再比如:声音音质变化,出现这种情况肯定是6.5级以上地震。
如果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那一群广播发烧友身边再发生一个8级地震,他们肯定能够预报出来,这与我当年走上预测预报地震的道路情况是同出一辙的,这一段经历我在文章【园外芳草地】(2楼)中有过详细描述。预报地震难吗?一点都不难!这里只是需要付出恒心和耐力,许多观测地震前兆设备并不需要高深文化知识和精通电脑,当然有这些基础对于我们后续提高会带来极大帮助。我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8级地震前那一群广播发烧友一样都是一边唱着歌一边就把地震预报了。尤其是我们业余地震观测者要想长期坚持下去,一定在观测中寻找兴趣点,欢乐之中预报地震这一点很重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1 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云之万化


    2012年新春一开始就遇到一个明白人心里真高兴,难怪这几天喜鹊窗外喳喳叫,果然有 ...
秋翁感悟 发表于 2012-3-9 14:57



    完全同意您的观点,虽然电离层对地震有预测作用,但目前电离层技术还存在很大缺陷,比如分辨率太低,相关观测数据及经验较少,对7级以下的地震仅通过TEC总量来分析是不行的,需要电离层分层分量观测,这些技术都不是一般业余观测者能够作到的,在寄希望与主流科技进步的同时,目前来看,用无线电来预测地震对于业余测震来说,具有很大的优势,操作简单,灵敏度高,投资很小,可参与者众多,是非常适合业余观测的一种方法,缺少的是经验总结,在这方面您是专家,一定要多给后辈们传授经验和技术指导!之所以在贴中传了电离层图,主要是想对无线电测震的原理进行一下探索和研究,不要认为无线电测震很神秘,其实它是完全符合现代科学规律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12 0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0# 云之万化

踏破铁鞋无觅处 全靠恩师勤指点.


    17698223_7.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1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0# 云之万化


    从笔名上看,你是天派,看问题高人一筹,说话严谨,有科学态度,寄希望于你身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6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才看了山水如屏转帖【地震预报中国“江湖”】文章感触颇多。哪里在吵架只好在我这里发表。
你的转帖文章很好,将我国地震预报工作近年来的喜怒哀乐详细叙述出来,让我们这些业余地震观测者发人深省。
在现代乃至后现代,有必要对中国地震预报做出再发现,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过去地震认识不够充分,不够正确,或者高科技仪器有个逐步摸索过程,什么时候能够摸索完成?一直等到身边发生一次七级以上地震后才能完成。守株待兔的故事大家都知道,结果大家也知道。
国家对地震预报投入有限,现在比起三十多年前搞地震预报单位条件要强百倍,地震专业人员所作所为这么多年不能令广大老百姓满意。有一个故事,在偏远山区一个县里的公安局接到杀人重大案件凶手逃到外地不能去抓杀人凶手,说是,他们的经费只够发工资,没有办案经费。从唐山地震到汶川地震过去三十二年了,地震预报一筹莫展。这里有个问题,领地震局俸禄的人能够预报出地震好?还是永远预报不出地震好?为什么会造成职称越高,越没有真才实学现象,地震预报已经变成“玄学”,高不可攀,神乎其神。评职称写论文,随便可以找个大地震前后的数据胡乱分析一下,发表出来,评职称有这样一条发表几篇以上论文就够晋升资格,到哪里去找这么好的事情。所以你千万不要迷信权威和专家。观测耗子搬家都可以预报地震,地震预报真得这样难吗?严格来讲,对中国地震预报工作实际上包含着否定和肯定两方面,给你三十多年时间你搞成这样,对地震预报现状和未来需要一个批评,认识和再发现。
对地震预报的将来寄希望于活跃在地震战线每天观测的人们和地震论坛上的热情网友们!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楼收藏【地震预报中国的“江湖”】文章,作为了解我国地震预报历史资料。
地震预报中国的“江湖”全文:
注:这篇文章选自2008年南方周末一期关于地震预测预报的专刊,看客老师曾在《谈天说地》栏目中转载过。笔者在地震监测栏目中重新转帖此文,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看到。应该说,这篇文章比较客观翔实地回顾了地震预报几十年的风风雨雨,对中国地震预报尴尬境地的剖析比较到位。也许文中观点并不为所有人接受,但通读下来,应该会对地震预测的发震历程与现状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 马昌博

编者按
10月28日刚刚结束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上,防震减灾法(修订草案)(下称修订草案)首次接受审议。地震预报问题成为焦点。要不要预报?能不能预报?谁有资格预报?最高立法机关民主立法,常委会委员坦陈己见。
地震到底能不能预报?这个领域的真实状况是什么?中国的地震预报体系在如何运转?
在防震减灾法 (修订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一审之际,南方周末记者广泛采访相关人士。记者发现,地震预报是一个学术坚守、学科尴尬、政治考量,甚或个人恩怨等等混杂的领域,而由此派生出的各级地震预报体系,也掺杂了权衡种种。
最根本的,这是一个基于尴尬的技术水准的尴尬的预报体系。
地震预报的难啊,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他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更不知道了。——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

【一】汶川之后:地震局的艰难时刻
“我无可奈何,我非常想唐山地震的教训不要再重演,现在不但重演了,而且比唐山地震还要厉害,我难受得很。”梅世蓉说。
汶川大地震半年后,地震预报已经成为一个难解的话题。
80岁的梅世蓉,在主流地震学界被认为是中国地震预报的一号人物。汶川大地震之后,网上出现了颇有“文革”风味的一张制图,画面上,白发苍苍的梅世蓉正面半身,胸前挂牌,牌上有字:“7.285.12国难真凶千古罪人,梅世蓉”——梅世蓉三个字打了红叉。
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回望唐山,梅世蓉为自己承担了“漏报犯”的名头而委屈和愤怒,她认为这是明显的误解,“任何一个从事预报的人,都想在此生哪怕报一个地震也好。”
再看汶川,其实早已退休的她与汶川地震预报并无干系,却因为身为中国地震预报元老而再次担了罪人名头。“我无可奈何,我非常想唐山地震的教训不要再重演,现在不但重演了,而且比唐山地震还要厉害,我难受得很。”
梅世蓉的经历,或许是中国地震预报尴尬境地的一个缩影。
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局每天都举行震情会商会的做法一直持续到9月22日。此前两天,北京残奥会刚刚结束。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的工作亦在10月中旬正式停止。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张国民说,11个部门的30个专家已经回到自己原来的部门。
10月份,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钅宏正式退休,他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退休的一刻,“压力小了不少”。
记者接触的大多数地震学者如梅世蓉般,不掩饰或多或少的沮丧。一些学者想起了32年前唐山大地震后的恶劣阵势:声言已经预报的研究者——汶川之后也已经出现了;各地频繁报告的异常——汶川之后也注定会出现;以及公众情绪——这个他们立刻就感受到了。稍好些的是,这次专家们不用担心如唐山大地震时有被殴之虞。“网上的除了骂还是骂,我感觉我们应该被骂。”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地震发生之后,有中国地震局的人员去商场买东西都不敢开发票,去医院看病还被医生责问。汶川地震刚发生那几天,地震局的人挨骂多了,经验也多了。“我们单位有个老太太,有个人问她为什么没有报出来,她就一笑,惹火了人家。她要是不笑,给人家鞠个躬或者道个歉,再说说自己的困难,这样大家反应就不一样。这时候,一个动作,一个表情,就会起到很关键的作用。”“不管怎么骂,都可以理解。”陈学忠说,“科学的水平和民众的期望之间差距非常大。他们不了解‘再怎么样我也没辙了’这种状况。不管你多难,出了这么大的事,我们就应该低下头来检讨。”
他同样理解地震局系统扭转公众印象的努力,以及这背后虚弱的技术水准。这个虚弱,用院士许绍燮的话表述就是:地震预报的难啊,难在即使搞地震预报的人他都不知道究竟难在什么地方,不搞地震预报的更不知道了。
汶川地震后的余震预报也只能成为地震局“再怎么样我也没辙了”的注脚。就在5月19日发布成都余震预警的当晚,曾有众多四川朋友给陈学忠打电话询问。“放心回去,外面睡多不舒服。”他对朋友说,“凡是预报有地震,一般到最后都没有。”事后果然如此。
今年8月,中国地震局召开大会,号召全系统总结反思,旨在“探索中国防震减灾工作改革新模式”。在该局新近召开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上,汶川地震的总结反思亦被列为重点。这看起来是一个颇为复杂的工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说,要等到今年年底反思总结工作才会有一个初步结果。
南方周末记者广泛采访后发现,地震预报是一个学术坚守、学科尴尬、政治考量、甚或个人恩怨等等混杂的领域,有人为此付出了几十年的光阴,然而身背恶名;有人力图独辟蹊径,但被认为理论荒谬;也有人在探索中倍感希望渺茫,从此离开。而由此派生出的各级地震预报体系,也掺杂了权衡种种。最根本的,这是一个基于尴尬的技术水准的尴尬的预报体系。一切问题的关键,是地震预报水平的不过关——四十余年演进,甚或对到底要不要搞预报这样的前提性问题,依然争议颇大。
【二】当年勃兴:“不搞出预报死不瞑目”
“总理召集地震系统的人开会,我也去了,总理说一定要搞出预报,现场好多人表态,不搞出预报死不瞑目。”许绍燮回忆。
审视中国的地震预报体系:中国地震预报在1966年邢台地震中被最高层强调,于1976年海城地震中到达乐观顶峰,几个月后在唐山大地震中遭受重创,而后恢复元气之时,再遇汶川。
1966年可以看做一个节点,那一年中国发生了著名的邢台大地震,8000余人丧生,3.8万余人受伤。有一位老人跟其时的总理周恩来说:“出现这么大的灾害,能不能做到在震前给老百姓打个招呼呢?”
回望当年,正是那时的领袖激励了许多人的“预报情结”,也让他们从此历尽荣辱悲欢。要“研究出地震发生的规律来”,周恩来对年轻的学者们说。在受鼓舞的人中,包括梅世蓉,从此她在该领域研究了四十多年。包括耿庆国,一位自言预测了此次汶川大地震的颇有争议的人物。还有许绍燮,他如今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总理召集地震系统的人开会,总理说一定要搞出预报,好多人表态,不搞出预报死不瞑目。”许绍燮回忆。
1966年,正是“文革”开始的日子,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中国进入为期十年的强震活跃期。越来越多的学者无法研究本学科,地震研究却颇有“显学”之态。包括地质学家李四光,气象学家竺可桢,石油系统的权威翁文波等都被抽调来搞地震。历史学家们也不示弱,用找寻历史地震的方式进行研究。
一些从邢台地震总结出来的观测方法开始应用,比如观察岩石的形变、地电、地磁、水位及水氡等等。高层呼吁要“群测群防”,“专群结合,土洋结合”。群测点大都设在学校,由老师带领一些同学,定时观测,有的还自己研制土仪器,比如土地电、土地磁等等,有的将电极插在大树上,接个电流表,观测电流变化,称其为“植物电”……地震部门的简报文件上,对群众路线的作用大为赞赏,大量宣传“鸡飞狗跳”、“老鼠搬家”可以预报地震。1973年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病榻上看到这类简报,他写了一段话:“仅凭这些,真能预报地震?如果可以,还要科学干什么。这些事传到国外,是要被人传为笑话的。”
不过地震预测的科学研究依然在快速前进,随后几年中国发生了多次7级以上大地震,激起了政治上更迫切的要求,国家地震局于1971年8月正式成立。大量震前异兆被收集起来,专业的观测研究队伍开展了二十多种检测手段。一个规律被总结出来,即地震前会出现大量小震,而且小震活动遵循“密集——平静——爆发大震”这样的规律。而在1975年2月4日,辽宁海城7.3级大震,上述规律的巧合性应用,使该次地震得以预报,成就了地震学者的巅峰体验。
这是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有科学意义的两次预报之一,另一次在同属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当时的中国学界已是非常乐观,在事后的总结会上出现了诸如“坚冰已经突破”这样的语句。“大家都觉得地震可以预报了,包括李四光等大科学家都很乐观。”许绍燮说。政治领袖也激动起来,提出了“要做到24小时前报出5级以上地震”的要求。
地震预报学者在各地受到了英雄般的礼遇。1976年2月,梅世蓉等4人也参加了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政府间减轻地震灾害国际讨论会”。中国科学家讲述了海城地震预报经验。“我们都成了明星了,”梅说,“有些大会没几个人,但是海城地震的预报,大礼堂鸦雀无声。”
明星体验终止于一年半之后的唐山大地震,24万人丧生。“大家都傻了眼了。”许绍燮说。
要说地震学者对唐山大地震全无察觉,却不符合事实。但虽有中长期预测,学者们甚至跟踪数年,但具体何时发生,就无人知晓了。与此前总结的不同,唐山大地震前没有小震,地震学家们震惊地发现海城经验在此毫无用处。但公众对地震局的愤怒已无可避免:不是地震可以预报吗?唐山大地震前为何不打招呼?
地震学者已然名声受损,于是各路“业余英雄”现身,预报还将有地震的意见如雪片般飞来。有人问梅世蓉怎么办,她说,“如数上报”。
然而预报意见已经到了“多得不得了”的地步,很多人说北京要发生大地震,其时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终于按捺不住。1976年8月24日夜晚,梅世蓉和丁国瑜、马宗晋三人被紧急叫到人民大会堂。“他说你们把预报都转到中央来,让我们怎么办?你们要拿意见。”情绪低落的梅回答说,“我们水平也不高。”会议一直开到凌晨3点多,最后华国锋急了,“你们就说个人的意见,不要你们负责。”梅世蓉回忆,她横了横心表态不会发生大震,其他两位也附和,华国锋随后拍板不发警报。所幸地震最终没有发生。
地震研究的低谷来了,一些人开始离开。梅世蓉的一位下属是重力研究方面的专家,1977年坚决要求回到原单位。“他说你们放掉我吧。”梅说,“我们无可奈何,他何必来端这碗苦饭。”
1982年,这位专家就评上了中科院院士。而1993年梅世蓉此后在一波三折的院士评选中,最终因被指有唐山大地震“漏报犯”之名而被搁置。
唐山大地震之后不久,国家地震局从各地调来人手参与研究震情。既然已饱受批评,也便不能再讲什么条件,新来的人在新搭的帐篷里干活。科技人员自然心有悲怆,而公众则多少有些“就该如此”的情绪。这些帐篷作为北京市最后一批抗震棚一直存在到1980年,因为实在影响北京市容,还上了电视。
唐山大地震让梅世蓉意识到了“科学家们不应该把事情想得太简单”。她在一本书中说,将来如果遇到类似的地震,依然报不出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07: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学科尴尬:“我们跟中医一样”
地震预报学科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尴尬起来。“说我们是经验总结,没理论,常常被看不起。”梅世蓉说,“我们跟中医一样,中医就被认为没水平。”
科学不发达的时候,占星学家就成了科学。既然主流科学不能提供解决理论,那么科学家和普通人在某些层面上也就平等起来,比如山东东阿县的一个农民。他每天观测早上的太阳的异常,据此预报地震。“他一般说3天以内会有大地震,那么在全球范围内还真的有地震。他前几年每年给我们预报10次左右,大概有8次能对上,只是说不准地点。”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孙士钅宏对南方周末记者说,这个农民观测到的信息“可能还是有意义的”。
这在公众看来则有些怪异,如果一个农民的理论能预报地震的话,科学在干什么?不过孙士钅宏说,什么是科学呢?“科学这个词啊,”他说,“可以说任何一个地震预测方法,我都说不清楚,我相信其他专家也说不清楚。”
唐山大地震之后,地震预报学界需要重振,前提是,地震之前到底有没有前兆?如果真没有,那预报也就无从谈起了。“从事地震预报的人员还要活下去,要探索出一条路。”梅世蓉说。国家地震局开始大规模总结之前的地震震例,总结出的60个震例中记录了921条前兆异常。最后的研究结果是,地震是有前兆的,预报有意义。
到1980年代后期,一套预测实用化的系统被地震局开发出来,将前兆的识别和判定给出定量的标准。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热潮下,地震学者们也努力开发出了地震预报的专家系统。
然而一个致命的尴尬却始终存在——中国地震预报的出发点是,通过发现前兆来预测地震。但检测的这些前兆数据——比如水氡或者地磁——和地震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甚至和地震到底有没有关系,学者们却难于准确判定。
这源于学科理论的欠缺,地震预报的机理还没有解决,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现代地震科学技术联合中心主任陈运泰说得干脆,“我不觉得现在有什么地震预测理论。”
国际上有许多假说,但至今无法准确解释地震发生的机理。地震预报学科在中国科学界的地位便尴尬起来。“说我们是经验总结,没理论,常常被看不起。”梅世蓉说,“我们跟中医一样,中医就被认为没水平。”
机理问题不解决,就如同老中医,方法可能很灵,但为什么灵还不知道。何况现在这中医还不怎么灵。
另外让人沮丧的是,大地震的复发时间往往比人的寿命还要长,“你一生在同一个地方赶不上两个地震。”陈运泰院士说,作为一种自然灾害的时候,人们痛感震灾频仍,可等到要研究它的规律性时,又深受样本“稀少”之苦。“当然,这话的意思不是希望多来大地震。”
但科学界自有评判规则,比如地震预报若要申请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就颇为困难,“你必须要提供理论结果和基础规律,但是地震预报不能提供”。“最穷的是搞预报的,搞地震工程和地震观测的都比我们强。”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中国地震局下各个研究所接课题,“搞好了给你提点奖励,我们一个项目好的时候一万多或两万块钱这种奖励,别人搞工程或观测的可能就几十万”。
学科特点如此,发表论文也成了难题,而在论文篇目甚为重要的现今中国学界,这显然让年轻的预报研究者们颇为学术前程担忧。
而且现在的年轻人也不是那些从邢台地震的惨状中“滚”出来,对敬爱的周总理表过态,从此就怀上一辈子预测情结的年轻人了。梅世蓉培养了4个学生,后来都转行去了国外的石油公司,利用地震波探测地质结构找石油去了。而且,“几年前北大的老教授就跟我说了,今后三五年别指望我们北大地球学的人到你那儿去”。
陈学忠形容目前地震预报的惨状:“我们所过去是十几二十个顶级专家在搞,现在就是个别的人在做。实在找不到其他工作的才搞预报。”
尽管人才流失,水平下降,但是设备上去了。国家测震台网共有152个国家级地震台,全国31个省级地震台网有一千多个地震台。在过去的很多年中,这些地震台网硬件建设是国家地震经费投入的一大部分。有接受本报采访的学者说,各级地震局对硬件建设的热情超过了对理论突破的热情,因为前者更容易被公众看到以证明地震局的业绩,而后者的突破则遥遥无期。
这其中有诸如监测地电、地磁、重力等数据的台网。梅世蓉说:“花钱上了很多仪器,我们测的数据,最后跟这个地震是不是有必然的联系,说实话我们不知道。”
不过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说,“反过来,你知道监测什么东西有用呢?”既然尚无理论突破,也只能多途径先探索。
好在这些台网在汶川地震后几分钟内便显示了威力。尽管有人随之评论:跟唐山大地震相比,三十多年的进步,不过是汶川地震后能迅速找到震中。
【四】恩怨情仇:主流“拼盘”与非主流“突击”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特殊之处,虽然技术没过关,地震预报却成为一项官方任务,由此决定了各级地震局系统的尴尬:一方面被赋予提供预报意见的任务,一方面本身又几乎不可能完成它。

梅世蓉被指责有压制唐山大地震的预报之嫌,她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
地震局系统对于此次汶川地震不曾瞒报的自信,多少可以解释为基于技术无奈的自信。
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直截了当地说:“瞒报?没有这个水平,不到这个地步。”
汶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退休专家耿庆国被称预报了这次地震。据称他之前也预报了唐山大地震。
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副司长车时在正式场合给予否认,称这次地震前,“没有收到任何单位、个人或团体提交的有关这次地震的短临预报意见”。
新疆地震局副局长王海涛看到网上说谁谁怎么预测了这次地震,他想跟帖写一些反驳的东西,“结果老是不给登,贴上去就被删了”。
对于这则消息的反应显示了如今地震学界主流与非主流的分野。耿庆国被认为是地震研究的“非主流学者”,他现在的头衔是“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这是一个全国性的学术团体,耿自称该团体是一个“弱势团体”。他的支持者、该委员会顾问陈一文则进一步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中国地震学界主流派对非主流派的打压历来就有。”
对于厌倦者来说,“非主流”的耿庆国就像个总在叫喊“狼来了”的孩子。“每次都欲哭无泪,在流血。凡是发生地震以后都说他预报准了,甚至全球大地震、水灾、雪灾等等灾害,都是他们预报了。”南方周末记者采访的一位中国地震局专家说,“你每隔两天就预报一个地震,不用百八十个,你就报10个,碰上一个你就说,你看我报准了,你怎么不听我的?我怎么听你的,我要是政府我怎么听你的?”
而对于支持者来说,耿庆国就像当年的哥白尼,备受打压。“老耿给我印象最强的:非常沉重的社会责任感、非常巨大的正义感以及求真务实的精神。”陈一文说,“而且他没有任何资金,没有助手。中国地震局所有工作最终的目的,应该是能够在地震发生前给当地的老百姓打个招呼。而老耿为什么这么认真?为什么这么执著?他心里装着人民的安危。”
事实上,“主流”和“非主流”之间还有另外一段“公案”,就是本文开头提及的唐山大地震是否漏报的问题。
唐山大地震临门一脚失败,预报者和大地震擦肩而过。其时梅世蓉是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室副主任,而分析预报室下属两个组,其中一个专门的京津组负责首都圈的地震预报,组长为汪成民。耿庆国当时在北京地震队工作。这是一个罗生门般的陈述,从汪成民和耿庆国接受杂志采访时的回忆来看,梅世蓉被指责有压制唐山大地震的预报之嫌,而梅世蓉则对南方周末记者强调这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如果是他真有这个预报意见,我不支持他,主持会议的人也不支持他,我们这些人都该拉去枪毙。”“他现在到处传播,老百姓都认为是他做了一件好事情,我成了罪人。”
事件的另一方汪成民、耿庆国拒绝了南方周末记者的采访。
历经唐山大地震的预测纷争和40年沉浮,当年一起被周总理鼓舞的地震学者们已相隔甚远。中国工程院院士许绍燮认为地震预报不一定非要划主流和非主流,“所谓非主流,只要他们能够坚持下去,也要尊重他们。”他说,“即使瞎子摸象也不失是一种集思广益的知识来源,只要瞎子们报告的,确实是摸到了大象实体部分的真实情况。”
更大的问题在于中国的特殊之处,虽然技术没过关,地震预报却成为一项官方任务。“很多国家政府不直接负责预报问题。”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马宗晋对南方周末记者说,“但是(我国)政府现在还是很努力做这件事。”
由此也决定了各级地震局系统的尴尬:一方面被赋予提供预报意见的任务,一方面本身又几乎不可能完成它。技术现实和任务目标的错位已然产生了某些奇特的影响。
中国地震局每年年初都会搞一个年度地震趋势的会商,之前先由各研究机构和各省地震局提交自己对该年度的地震预测意见。
理论既无突破,也就不好说谁是权威或者谁就正确,年度会商是综合各地不同意见的结果。“各省谈各省的,每个省就掌握一点资料,然后往一起拼。”梅世蓉说,“这几年的年度会商就是拼。”
年度会商的主要作用是划出该年度的危险区域,而危险区域划多划少,震级如何则有另外的权衡。
“多数是说可能有5到6级地震,划了好多圈,如果划得多,有些(发生的地震)就掉进去了。”梅说,“这样最保险,但绝对不敢报大震,因为报大震要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也不能说没地震,这实际上是一种策略和保险系数,从管理者角度上看,虚报没有问题,漏报不行。”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
由于每年各省自己报的危险区很多,于是各省地震局会有“争地震”之说。“这样省里头才能给钱,你那里太平无事要钱干什么?所以他要地震,但是又不敢要大地震,你说了大地震不来,花多了钱也不好交待。”梅世蓉说。
“好多利益搅和在一起,有的省,分析预报人员是这个意见,管预报的局长来了,就说,不行,应该怎么样,就改了,有可能改严重,有可能改轻,不一定。”陈学忠说。
每年地震局会统计成功预报了多少地震。2006年中国地震局的消息说,30年来中国曾成功预报二十多次。“统计的时候,我不能说他乱来,但至少是非常宽松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运泰说,“会商时划的圈子本来就很大,地震落到圈子里算报对,但边上的也算基本报对。说得难听点是在游戏中修改游戏规则,这种数字没有意义。”
和地震局系统井然有序的工作相比,非主流的学者的做法就像士兵突击般勇猛了。事实上,主流与非主流的纷争,还来自于“非主流”学者喜欢将预报意见直接“捅出去”的做法。
一名中国地震局专家提到,一位“非主流”学者曾在2000年前后预报北戴河7月份会有8级地震,“那时中央领导人都在北戴河开会,当时的国家科委主管领导要求核实。这位学者跟当时的国家地震局局长一起去北戴河汇报,他走出地震局大门时说,这次8级地震要不来,我就从地震局大楼上跳下去,结果地震也没来。”
新疆地震局副局长王海涛也不掩饰他对“非主流”的不欣赏:“他们往往把某一次的有所对应的预报意见无限地放大,而把若干次的虚报尽量地忽略掩饰。”
他说,一些“不知怀着什么目的”的专家会将大震预报意见寄给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王乐泉,“书记批到地震局,我们认真研究他们的意见,并将这些意见收集起来,给他们存档。万一哪一次让他碰到了,那可不得了了。偶尔一次的报准他就成了英雄,我们就成了背负历史耻辱的人”。
如果报不准呢,也会给主管部门造成很大压力。他举例说,1991年岁末年初,有一位专家给新疆阿勒泰的官员发布了一个预报意见,结果这个意见一下传出去了,在零下30—40摄氏度的天气中造成大量人员的恐慌性撤逃。当时的地震局采取了很多措施才把人劝回去。“首先要考虑到,我们的预报很多是不准的,如果草率发布,可能报20次也难对1次,这对各地的影响不堪设想。”王海涛强调。
至于“非主流”一方,学者陈一文也颇为无可奈何:“我每次(把预报意见)提交给你,你每次都不理,我怎么办?”“我监测到了各种各样的现象,我就要把它报出来。我不考虑如果失败人们对我又怎么看。我就是希望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加强教育、加强防备。”
“地震局的人就说,你们退休了,你们就上公园玩儿去,你们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捣乱。”
【五】政治考量:报还是不报
技术现实与任务目标的“错位”最终影响到了预报的终端。对于主流地震系统而言,预报是被公众寄予期望的,但恰恰也是最难抉择的。

5月20日,中国地震局、辽宁省政府在鞍山市举行海城地震纪念碑落成揭幕仪式。older/CFP/图
世界上存在两种争论:一种认为科学家可以发布地震预报,不用管老百姓搬不搬家,走不走,他愿意跑就自己跑去,政府愿意停产是政府的责任。另一种则认为科学家没权力发布任何震情预报,因为地震预报的水平很低。“你敢拍着胸脯说准吗?”一位地震局专家说。
技术现实与任务目标的“错位”最终影响到了预报的终端。对于主流地震系统而言,预报是被公众寄予期望的,但恰恰也是最难抉择的。
梅世蓉还记得自己曾发布的一次北京有地震的预报,那是1976年底,唐山地震之后压力巨大。但不久她便撤销了预报,“我走在长安街上去看啊,那真是稀有,好像是抗日战争逃难一样,你往东他往西不知道往哪里走,我心里震撼啊。我们个人渺小得很,发布这个预报跟抛硬币差不多,但是一个意见可以牵涉到千家万户的人,不能轻易搞预报。影响太大。”这最终成为作为地震预报权威的梅世蓉平生惟一的一次地震预报,“还没报准”。
同样是1976年,8月间在四川省北部松潘、平武之间相继发生了两次7.2级的强烈地震。此前地震专家们发现了大量的宏观异常,便也预报了有地震,而且讨论了预报要不要“挂七”(挂上七级),“挂七”和不“挂七”大不一样,一挂了七就是比较强的。
消息很快就传开了,松潘地震从发布预报到发生地震经历了三个月,其间各地闹地震一片混乱。公众绷紧的神经几近断裂,甚至某村61人连续四日聚集,念咒发功,最后集体投水。“最后实在坚持不住了,政府处在一个很尴尬的地位上,他恨不得你说一个‘没有了’,大家就不折腾了。四川地震局已经考虑要撤销预报,这时候,地震来了。”中国地震局原分析预报中心党委书记张肇诚说。
松潘地震的预报事后受到了批评,认为预报得太早,给当地造成了太大的影响。后来四川省委因为大力部署防震还被批评“以地震压革命”。预警期间有人逃地震跑到了唐山,结果在唐山大地震中伤亡。
至今时常被拿来当作正面典型的1975年2月4日海城地震预报奇迹,在地震学界看来是双重的巧合:学者的自信和政治人物的铁腕。“海城发布预报那是‘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毛远新在辽宁当革委会主任,地震局说可能有地震,还挺大的,毛远新说那少废话,把人都给我架出去。结果,真震了。”一位中国地震局专家回忆。
梅世蓉把地震预报总结为两个问题:“能预报不能预报,是问题;该报预报和不该报预报,是很大的问题。”总之,预报是很大的科学问题,更是很大的社会问题。所有的症结依然是老问题:地震预报不准。
而地震局在此问题上的一系列权衡,也是以此为基点。
根据现有《地震预报管理条例》,省级地震局负责提供预报意见,各省级地方政府负责发布该地区的地震预警。有的地震局报告给政府的意见,是给省政府主管官员一个关于地震判断的“情况反映”,不作为正式的预报意见,相当于“打招呼”。而且地方政府要权衡利弊,考虑预报不预报的损失。“不是说给了他意见就报,有的地区不报比报要好一些,报了比不报损失更大。比如云南有些地区6级不会有什么人员伤亡,报了可能整个社会生产都停下来了。”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说,“而省局对于报7级以上的地震很谨慎,没有把握的就压下来,或者降级报,比如原本准备报6级的,就报5到6级。”《唐山大地震》一书作者钱钢,在汶川大地震之后所写论文《地震预警初探》中总结了地震部门对预报的态度变化:唐山大地震后的十年间,余悸未消,地震部门最怕“漏报”,政府最担心“漏警”。而1986年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虚报”和“虚警”的担心则上升到主要地位。稳定压倒一切。
新疆地震局副局长王海涛说,从1990年代中期以来,除强余震预报外,新疆地震局还没有形成一个正式的可供发布的预报意见向自治区政府报告过,这基本上也是各省的普遍现象。
因为预报意见不多,“辟谣”反倒成了各地地震局最常见的露面形式。福建省地震局原局长陈洪鹗说,他1983到1987年任职时主要任务就是辟谣,因为辟谣成功获得过国家地震局的一等奖,发了奖金。“有一次一个专家预报新疆某地要发生地震,当时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怎么办?我们把他在新疆预报过的所有意见都找出来,他前面报的多了都没有对应,这一次我们能信吗?”王海涛说。
事实上,从地震局到地方政府,上述一整套做法好比一个“保守疗法”,减少了虚报造成恐慌的几率,但也减少了直接预报成功的可能。
进一步说,如梅世蓉所言,年度会商不敢提大震,使得形成的指导意见给地方地震局一个无大震的基本判断。而地方地震局对估计的“小震”再采取保守原则,以免虚报,则地震预报的可能性再度降低——虽然这在当今科学上本来就达不到。
“在科学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要让政府做出重大的行政决策,政府要承担很大的风险,这也是不公正的。”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在接受南方周末记者采访时说。
如果不发生地震,前文所述的整个尴尬的运转体系倒也没有大碍,台网建设、抗震救灾都有了成果,学界也在慢慢等待预报方法突破的那天,虽然他们说这可能要几代人甚至更长的时间。
“这次8级地震是对我们地震预报研究者一种信心的摧毁。”王海涛说,“我们都很努力,但是并没有得到上天的回报。”
【六】前路漫漫:反思和重振
“这次8级地震有没有前兆,这个问题极为重要,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这也涉及到我国四十多年来地震预报的探索及我国乃至世界地震预报前途的大事,需要进行认真的科学总结,汶川地震后我们应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张肇诚说。


10月22日,杭州安吉路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防震演习。有些专家认为,比寄望于地震预报更为可靠和重要的是尽早普及地震防护和自救措施。吴煌图
汶川地震打击之大在于——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学忠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在今年的年度会商中,汶川地区甚至没有被划入危险区。这意味着不仅没有短临预报,连一个中期预报也没有。
这比唐山地震还凄惨,唐山地震虽然临阵预报的最后一瞬没有抓住,但是中长期预报,是划准了圈子的。
预感或许曾若有若无地存在,一旦成真总是会带来无穷无尽的懊恼。更糟糕的,想的是也就经历一次了,没想到又来了一次。
如同唐山地震之后想起自己1970年亲手划的那个圈,汶川之后梅世蓉想起了自己“不止一次”的提醒:“印尼、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8级地震围着中国转,而中国大陆去年地震活动很低,平静不是好现象,说不定哪一天在我们想不到的时间,想不到的地点发生类似唐山的大震。”她说,“我一直在说这个,但是我确实说不出来汶川,我没做具体工作。”
王海涛则想起了建设在四川地区的流动地震台阵,“正在这次地震的断裂带附近,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刘启元研究员承担的‘973’重大科研项目,架设了300套仪器,正在观测,台间距20公里左右,想把这个地区的地下精细结构了解清楚,为科学预报提供基础,遗憾的是到地震发生的时候,我们这种监测还在野外进行着……”“反思”这样的词汇出现在中国地震局。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地震局成立了专门的总结与反思领导小组及其咨询工作机构。接受本报记者采访的一些中国地震局权威专家用了“地震局这次没办法交代”这样的语句。
“这次 8级地震有没有前兆,这个问题极为重要,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这也涉及到我国四十多年来地震预报的探索及我国乃至世界地震预报前途的大事,需要进行认真的科学总结,汶川地震后我们应对各方面的工作进行深刻反思。”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肇诚说。
一些专家提到了之前的一个体制变动造成的可能影响,“使得力量分散了”。
2005年1月30日,十多名地震局专家曾联名给中国地震局全体党组成员写信,反对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的拆分撤销。南方周末记者获知,写信者直接说,“分析预报中心撤销后,效果基本上是负面的,使原本就很困难的预测预报工作更加困难。”
信中提到强震危险正向中国逼近,“近年来,我国学者反复强调在南北带(编者注:即通常所称的‘南北地震带’)上存在发生强烈地震的危险性,但危险地点何在?没有人能做出令人信服的判断,每次会商结果都是多个信度不清的危险区。如果未来的强烈地震……甚至落在南北带上我们未曾指出过的地方,其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此次汶川大地震,也便是发生在信中提到的南北地震带上。
信中同时说,没有正确的中长期预报,就难于实现正常的短临预报。“到目前为止,关于南北带上的强震危险虽然已经开过多次会商会,可是仍然得不到肯定的结论,这说明仅靠日常监视工作这套做法,是难于解决问题的,只有依靠更深入地和更有针对性地开展科学研究,组织高水平的科技队伍,进行集体攻关,在强震危险区的判断接近实际的情况下,再环绕它部署密集的配套的短临前兆观测网,方能有希望做出较好的临震预报。”“对2008年的整个判定是说7级以上的可能性不大,实际上是今年发生了两次7级以上包括8级地震。”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张国民说,“年度会商会上要很准确地回答这一年的地震问题还有很大的距离。”
“我们综合分析研究地震的机构都拆了,还想报8级?”梅世蓉说,“大形势估计错了,一错百错。”
除了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还有另外两个研究所也被拆分。梅世蓉说,兰州地震研究所拆了,这个“很强的地震所”从1950年代末成立以来,负责西半部资料研究。“这就大大削弱了南北带的研究力量。”第三是把武汉地震研究所拆了,它原来就是汇总全国地形资料、重力资料为主。拆了以后变成一个湖北省的地震局,日常监视。“它还会重视全国的地形地变的研究吗?不会了。”梅世蓉说,“地震局去搞防震或者救灾,跟建设部(防震)和民政部(救灾)打架。”
地震局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是什么,是地震预报吗?汶川地震意味着什么,是地震预报的“不可为”,还是“必须为”?
“现在谁也不敢站出来反对搞短临预报,我只能说支持积极搞的人不多。”梅世蓉说,“搞预报的是很伤心,又无奈,而且又担心未来。”
对地震预报前景的怀疑在中国一直存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会把地震预报作为一个常规的工作来做”——此言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闻。
张肇诚提到,1997年地震研究学界的 Geller、Jackson、Kagan等4名学者联名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了“地震无法预测”的论文。随即在国际地震学界引发激烈争论。中国地震局也曾组织专家讨论,进行了批驳,但此后这种观点对中国地震局的影响却是潜移默化的。
记者获得的材料证实,就在2004年8月,中国地震局组织了一次地震事业长远规划的专家论坛,其时有专家就直接提出,地震预报再过20年也未必有什么进步,而随着房子越建越好,建筑物倒塌死人的事情将会逐步减少,由此地震监测预报未必值得花钱继续攻关,公开提出《要进一步论证监测预报领域发展的必要性》的评议。
张肇诚说,汶川地震的发生,使地震研究者备受煎熬,“我们应该做的是反思并重振,不能使脆弱的地震预报事业夭折”。“地震局里面,所有认为地震不能预报的人应该全部回家去。”“非主流”学者陈一文说。
让倾向于地震预报的学者稍稍安心的是,温家宝总理在国家地震局开会研究成立国务院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时说,要“深化对地震发生规律的认识,深刻地吸取经验教训,提高地震预测预防的水平,为今后搞好地震科学预测工作提供宝贵的科学模式”。
陈运泰院士对中国地震预报制度做了如下解读:不是我们的老百姓愿意住地震带,不是我们老百姓愿意住抗震性比较差的房子。你国家穷,所以你得研究地震预报。这体现了政府对公众安危的关怀,也体现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然后怎么办?陈运泰的看法是:一方面说明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但是也要注意,不能把地震预报的困难当作转向的依据——个人可以转向,但是从一个单位来说,地震局的工作重点是什么?地震预报。如果地震预报过关了,一俊遮百丑。
陈运泰是乐观者,他引用了著名科学家、液态燃料火箭发明人戈达德的一句话:慎言不可能,昨日之梦想,今日有希望,明日变现实。
(本报记者张哲,实习生柳天伟、蔡木子对此文亦有贡献)
因本次专题涉及话题为专业科学问题,且颇为复杂,特列出采访对象如下:
○马宗晋: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中科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
○梅世蓉:中国地震局原分析预报中心第一任主任
○陈运泰: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中国地震局现代地震科学技术联合中心主任
○许绍燮: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张国民: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孙士: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首席预报员
○张肇诚: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原分析预报中心党委书记
○张炜: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陈学忠: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陈会忠: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工程副总工程师
○王海涛:新疆地震局副局长
○陈洪鹗:福建省地震局原局长
○YanY.Kagan: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天体科学学院(ESS)研究员
○RobertJ.Geller: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物理学家
○陈一文:“灾预测委员会”顾问
○刘根深:地震预报业余爱好者
○王文祥:地震预报业余爱好者、煤炭科学研究总院西安分院
○王斌:地震预报业余爱好者
○另有要求匿名的中科院院士一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3-2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3# 秋翁感悟


      需要注意是文章中下面一段话,尽管表述得很客观,但是有一层意思没说出来。
    “然而一个致命的尴尬却始终存在——中国地震预报的出发点是,通过发现前兆来预测地震。但检测的这些前兆数据——比如水氡或者地磁——和地震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甚至和地震到底有没有关系,学者们却难于准确判定。这源于学科理论的欠缺,地震预报的机理还没有解决
   从字面上看这段话似乎是在说地震学家。 但笔者想说的是,并非只有专业预报人员才需要解决预报机理问题,对于业余爱好者来说,这一尴尬同样存在。无论是指南针、地震云还是电磁波、动物异常......这些民间方法和手段同样存在机理不清的问题,种种“异常”和地震有无关系、有何关系同样难于判断,而且这一关键环节绝不应该被简单绕过。绝不是说对于民科就可以放松要求,忽略机理问题直接“报地震”,这才是科学目前人人平等的表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29 16: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6# 山水如屏


    你的提示非常重要,这段话在415楼第11行。
“然而一个致命的尴尬却始终存在——中国地震预报的出发点是,通过发现前兆来预测地震。但检测的这些前兆数据——比如水氡或者地磁——和地震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甚至和地震到底有没有关系,学者们却难于准确判定。”这段话下一步推论就是,没有地震预报理论所以无法预报地震。如果地震科学界的专家们连基本认识事物的常识都不懂,还讲什么“学者们却难于准确判定”,一帮迂腐子懂得什么地震。
人类认识世界的过程就是通过发现地震前兆来预测地震,研究前兆数据如水氡、地磁、电磁波、地电、地震云等等与地震之间的关系,由初级认识到高级认识最后形成理论。地震预报理论的真正难点就像地震云一样,同样震级的地震,地震云的形态是不一样的。而我们国家的专业地震预报人员则认为必须有一个同样震级的地震,地震云的形态是一样的理论,这样才能够进行地震预报工作,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3 07:18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庆祝一下,本楼今天突破十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7:2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庆祝一下,本楼今天突破十万。
秋翁感悟 发表于 2012-4-13 07:18


同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8:46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庆祝一下,本楼今天突破十万。
秋翁感悟 发表于 2012-4-13 07:18



    祝贺楼主摩天高楼突破十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祝贺楼主摩天高楼突破十万!
云之万化 发表于 2012-4-13 08:46



    面由心生第一(26,5926 ),秋翁感悟第二(10,0029)。

同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3 09: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8# 秋翁感悟


    祝贺秋翁老师!收音机测震可做到全民化,小巧,方便,实用,我同我的朋友,同事,每天听听新闻,不要带着任务去听,无意中把不同的异常告诉我。昨晚(4--12)22:00, 老婆告诉我调频107.1MHZ, 播音的声音中断了2次。

今早8:00 我查看电脑记录,高频频谱也出现了异常,低频信号没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上午一直在看秋翁这个贴子,贴子内容很丰富,回复也很精彩,学习了。
有一些感想,胡乱写了一些,放在这个贴子里了。
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51636-1-1.htm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4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2# xiangdan


    衷心感谢林版主、云之万化、看客、xiangdan发来贺帖!
每天听听新闻这个习惯很好,最好xiangdan本人能听,而且每天还要写二十字的收听记录,例如:台稳定,声音很好,有一个什么样的干扰在进行扰动。。。。。只要坚持每天听每天记录就是用今天情况,对比昨天和前天情况。比较法连动物都能进行比较,只要二百公里以内发生七级地震,肯定有所察觉。当然作为要进行地震预报要求必然要高很多,需要培养在接收各种电磁波干扰中区分五级、六级、七级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4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4# 秋翁感悟


    多谢老师的指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5 0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3# Juliemeng


    你写给我的“对于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猜想与探索”一文,我认真看了几遍,哈哈...洋洋洒洒一写就是四五千字,对人体感应地震前兆进行过多种论证,已经研究很深了,我很赞同你的观点。
生命最高的凝聚力在于心,思维是在心神支配下产生,现代科学只承认物质现象的力量,而否定心灵感应,这是很不全面的。
人体能够感应到遥远地方地震信息的人很少,这样的人也叫“超人”,要牢牢把握住这种感应,这是心灵中最美好的东西,慢慢去体会。。。。。。陆地地震与海洋地震区别。。。。。。远震与近震区别。。。。。。你根据以往的经验对地震发震时间和地震震级已经胸有成竹,你与地震预报成功仅仅是一步之遥。以静入手,静力引出诚力,诚力逐步代替了复杂的思维,心神就会感应到更多的信息。我们大可不必把人体感应地震前兆的能力,用现代物理学规范化,我们并不在意人体感应地震前兆与物理概念有解释不通的地方,其实何须解释,人体感应地震前兆本身层次就高于现代物理学。我们最明确的思路是,因势利导地认识、捕捉和培植(注意,随着身体状况差,这种能力会减弱。)人体感应地震前兆能力。
希望你再接再厉取得新的地震预报成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7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我即将去外地访友,一段时间不能上网,网友的帖子不能及时回复,请谅解!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7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6# 秋翁感悟
     衷心谢谢秋翁的支持和鼓励!你讲得太好了,我激动得都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在我进入论坛之前,我不知道这回事,在学习了艾尼、雷震子、天机山人泄几位的经验总结的贴子后才慢慢在去年年初才开始留意自己并进行统计,可以说我因此少走了不少弯路,这也是我应该感谢这几位的。我并没有在理论上研究多少,平时个人兴趣广泛多方涉猎,再加上想象力比较丰富,才会有这么猜度。声明哦,我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不是“超人”也不是外星人,赶明要是有人找我要六合彩号码,我说让他去找您了……呵呵,我可万万担当不起。据我所知,现在有感应的人其实并不少,我知道的有几个,百度贴吧里还有些人说自己可能感应的一些征兆,有些应该是已经研究较久了,给出坐标来应该很厉害。包括地震论坛也有,所以只要能意识到并留心进行记录,并经过辛苦的统计就会有所收获……
     “我们要从战略上要藐视敌人,从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引用的这句话虽然不是很贴切,敌人在此处可引申为困难。太过严肃地做学问,会非常累。若抱着轻松玩耍的心态,并有极大的兴趣那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我们是自然人,也不可能脱离生活太久,能在工作、生活之余多投入点时间发展这个爱好都挺好,我也会尽力而为!我在4月13日的贴子里特意增加了跟测,并在周末两天全情投入进行了跟踪,相信您已经看到了,在时间和震级上我还是有时灵有时不灵的。地震的趋势也是变化莫测,地球似乎在同我捉迷藏,哈哈,像新爱尔兰岛、智利中部近海,我删了又加,调整来调整去,以为要跑了结果人家又纹丝不动,任那些干扰讯号跑来跑去,让我跟在屁股后面追,后来还是之前能量很强的地方,真是让人又气又爱。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练习也让我获得一点经验,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心若静下来,灵感自然会来,心若浮躁,会迷失方向,现实生活中,追逐的东西太多,有时很难做到心静,您说的境界很美,我也向往之……
      再次感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8# Juliemeng


    人体能够感应到遥远地方地震前兆很奥秘,这是中国文化的奥秘,人和宇宙、自然关系的奥秘,这是人体生命科学的奥秘。这个问题,我由衷的感觉寄希望于你身上,你有体验而且博学多才,能够悟出其中的微妙之处,还可以写出总结来进行交流。
当你接收到地震前兆信息,在你的身体上可以出现奇妙地反映,人的潜意识就会产生非常奇妙的效果,这时候,人们通常讲的“神”就出现了。“神”从何来?是人体内部就有的能力。有这种能力的人,旁人冷嘲热讽也没有用,任何人也说服不了他们不信“神(能够接收到遥远的信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18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那些“神力”或“潜能”存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就等着被发掘出来呢!我经验尚浅,开心测就好开心,有时随心情。地震预测成功,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努力和付出,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结起来集团体的智慧才是无穷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 09:42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一节从外地回到北京,又可以与大家在一起。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重新看了326楼xiangdan帖子有点想法:
【1、326楼xiangdan帖子:
公布2010年1月12日海地_前兆信号_频谱声音及图像
http://ipmart.blog.sohu.com/185611680.html
2、328楼秋翁回复xiangdan帖子:
有xiangdan324楼的解释就看得懂了,仪器是感应磁力仪,由东京大学提供0-5赫兹的超低频范围的接收,接收地磁场的时空变化。光谱图像是由计算PSD(功率谱密度)102.4秒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段。
频谱图记录2010年1月10、11、12日记录的信号的频率内容,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50分海地7.3级地震。声音虽然与画面图像是10、11、12日时间频率的频谱图同步出现,但是,并不是这三天的声音,我个人认为声音是临地震前接收听到的声音。我曾使经用无线电收音机在7级地震前,临地震前五分钟接受到,“呼”“呼”。。。推过来,刮过去的声音。与感应磁力仪接收到的声音有区别。】
日本在搞临地震报警,就是利用地震是纵波快,横波慢的特点,接收到纵波,有七级以上地震发生,马上通过电视台和手机短信报警,通知人们马上下楼到安全地方去。这种方法只能够提前两分钟报警。
我认为无线电接收方式,可以提前五分钟报警,能够使无线电信号产生“呼”“呼”。。。推过来,刮过去的声音,唯独只有地震。气象干扰、磁暴干扰等都不能产生这样效果。不知道谁能够设计出这种报警装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09: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1# 秋翁感悟

多么宝贵的经验和创意啊!用所有的财富都买不来的创意,这就是发明创造了,祝贺您!您是第一位提出这种创意的人.
但很多时候这种创意及经验被一些奸商们拿去申请专利,谋取私利!而创意者却不知道.
就是这个"利"阻挡了地震预测的发展!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1# 秋翁感悟

如果想声音与频谱同步,只要把声音文件(.mp3)导入这个"Cool Edit Pro V2.1 简体中文版"软件就更加好分析了.
以下是日本311的前兆频谱分析截图.

1.jpg


2.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2008-05-12前2天的电磁波声音频谱分析截图


1.jpg

2.jpg

3.jpg

4.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7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是2008-05-12前2天的电磁波声音频谱分析截图
xiangdan 发表于 2012-5-7 23:09



    关健是这个原始音频是怎么采集的?512前录的音还是其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0 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xiangdan发过来日本311大地震前兆电磁波显示,有了这些珍贵资料,让我们重新分析一下这些内容,这里我还是提纲挈领的讲一些要点,每一个人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和分析资料。
gkn20110301.gif gkn20110302.gif gkn20110303.gif gkn20110304.gif gkn20110305.gif gkn20110306.gif gkn20110307.gif gkn20110308.gif gkn20110309.gif gkn20110310.gif gkn20110311.gif gkn20110312.gif gkn20110313.gif gkn20110314.gif gkn20110315.gif
1,我们要注意到时间,UTC。什么是UTC?Microsoft 使用的国际标准 24 小时计时系统的协调世界时 (UTC) 格式来记录和创建的日期和时间在软件更新中包括的文件。
在每个本地区域列表项开始时显示本地时间偏移量。例如对于+8: 00 是本地时间偏移量为北京时间:
(GMT+8:00) 北京时间
2,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4:18分日本9级地震,请看资料。
3,在日本9级地震之前:
2011年3月10日北京时间06:42分日本6,8级地震,
2011年3月10日北京时间06:09分日本62级地震
2011年3月10日北京时间03:14分日本6,1级地震
2011年3月10日北京时间02:46分日本6,2级地震
请看资料。
4,但是这次日本9级地震之前的主要前兆地震,资料没有显示。
2011年3月09日北京时间11:18分日本7,3级地震
5,在日本9级地震发生之后资料显示是怎么样?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5:01分日本7.3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6:03分日本6.2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6:44分日本6,4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6:58分日本6,3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18:40分日本6,1级地震
2011年3月11日北京时间20:04分日本6,9级地震

这么精密度高的仪器记录下来的全部资料,让我们对照地震发生目录,也不能做到一一对应,可见地震预报有些难度。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1 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感谢xiangdan发过来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05:50分海地7.3级地震(海地时间2010年1月12日16:50分海地7.3级地震)大震前兆电磁波显示。
    注意,北京时间与海地时间有13个小时时差。
    图片是一个时间频率的频谱图,显示感应磁力仪所记录的信号的频率内容。这台仪器,由东京大学提供0-5赫兹的超低频范围的接收,接收地磁场的时空变化。光谱图像是由计算PSD(功率谱密度)102.4秒的连续时间序列数据段,这些光谱绘制沿24小时刻度片颜色/强度。
gkn20110109.gif gkn20110110.gif gkn20110111.gif gkn20110112.gif gkn20110113.gif gkn20110114.gif gkn20110115.gif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30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过几天我到外地疗养一个月,那里不能上网,网友的帖子不能及时回复,请原谅。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29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哪里来的这么多垃圾帖子,谢谢版主及时清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见您真高兴!

2012-06-28  20:10----21:00  短波收音机接收到电台声音串音严重,已有电台录音。
2012-06-29  20:10----21:00  短波收音机接收到电台声音出现频率偏移,已有电台录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6-30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楼主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0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1# 秋翁感悟

日本在搞临地震报警,就是利用地震是纵波快,横波慢的特点,接收到纵波,有七级以上地震发生,马上通过电视台和手机短信报警,通知人们马上下楼到安全地方去。这种方法只能够提前两分钟报警。
我认为无线电接收方式,可以提前五分钟报警,能够使无线电信号产生“呼”“呼”。。。推过来,刮过去的声音,唯独只有地震。气象干扰、磁暴干扰等都不能产生这样效果。不知道谁能够设计出这种报警装置?????
   
-------------------------------------------------------------------------------
有秋翁老师这样好的经验!能提供这么宝贵的资料线索,我一定努力设计出这种报警装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1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xiangdan光明在前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2# xiangdan

我准备请假一个月,带上样机还有其它观测仪器到地震带上观测记录1个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18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4# xiangdan

设备清单
1: 电磁波观测设备(0--51HZ) ,(0--260HZ)  + 戴尔台式电脑1台
2:重力测试仪2台+戴尔台式电脑1台
3:短波收音机1台
4:短波收音机报警样机2台
5:  应急灯,12v/500W逆变器1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1 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翁老师,我发现大地震发生前的8--10小时,有一股天外神力,会把地壳给拉上升,一但我看到这种突然变化走向时,就能看到地震的发生,发震完后,这股天外神力变弱,地壳下降到原位. 如果还没有变弱,将还有地震要发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1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认真学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1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5# xiangdan

你的决心和想法非常可贵,我建议你按兵不动,立足于家乡继续观测地震。
假如国内发生一次7.5--8级地震,地点在偏远,又适合居住的地方,你可以请假一个月,带上清单设备,前往那个地区,在距离震中200公里的地方安营扎寨,监测一系列余震发生。这样你将获得整个地震世界,你就清楚地震预报这潭子水深浅了。
地震预报上我认为:不求有功,但求积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8# 秋翁感悟

好的,我听你的.只求积累.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7-21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xiangdan

我准备请假一个月,带上样机还有其它观测仪器到地震带上观测记录1个月.
xiangdan 发表于 2012-7-18 10:21



    选择哪里地震带上选址进行监测这一项难度非常大,第一、要选择至少两条活跃地震带的交汇处,第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强烈地震。第三、近期在活动性地震带的另一端曾经发生过大的地震活动。比如1976年7月28人唐山7.8级大地震,唐山地区有三条活动性断裂带,1、北东向的宁河--昌黎和丰台--野鸡坨断裂带。2、北西向滦县--乐亭断裂带。3、东西向的丰台--丰南断裂带。还有渤海--张家口断裂带也经过这里,1969年发生渤海地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1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我记录下来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7-25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一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我再一次的读了秋翁老师写的 【原创】园外芳草地,越看越有味,不知其他网友有没有同感,
但是看到以下这段时:
“一九八二年我在《地震战线》杂志上看到一篇论文文章,国家地震局马谨同志在国家物理试验室做过一项试验,使用压力机对一块岩石加压,岩石断裂前,高灵敏度仪器记录下电磁波辐射信号,证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电磁波辐射现象。可是通篇文章没有提到秋翁的名字,朋友们对此事忿忿不平。看完文章后我很欣慰,因为我没有这样的条件去国家试验室进行工作,不管是谁做成功了这个试验,都值得庆贺,我先前科学预言终于得到证实。”
您才是第一个发现电磁波与地震的关系的人,为何给别人抢功了,看完真是很气愤,感到不公平,在我们的心中,您才是真正伟大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以下这段: “一位戴黑边眼镜的女同志”》》》我感觉她是国家地震局马谨同志!

一位戴黑边眼镜的女同志提问:“为什么地震电磁波在地震发生前三天才出现,孕育过程中不出现。”
“由于板块运动,地下能量逐步聚集起来,当能量达到最高时,能量曲线不再上升,而是出现平平的‘台阶波’,最后断裂发生地震。物理学中的材料力学,把‘台阶波’,定义为弹性形变向朔性形变的过渡,我认为就是在‘台阶波’阶段地震电磁波发生辐射。”我回答说。
那位戴黑边眼镜的女同志再次站起来讲:“小秋翁同志解释的非常完美,在座的同事们,我们在大学里都学习过材料力学,同时也知道‘台阶波’,我们只是停留在弹性形变向朔性形变过渡的定义上面,谁也没有想到会发生电磁波辐射的问题,我认为小秋翁同志是伟大的!”说着带头鼓掌,大家也一起鼓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16: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要问我为何在这里发贴,因为我感知到了什么.......
高频无线电波(VHF)可预测地震

2003年9月10日,日本一位奇人串田嘉男根据自己监测到的电波异常波动,做出了惊天动地的预言:东京10日内将发生大地震。许多日本地震专家对此不屑一顾。然而9月20日,这个拥有3000万人口的大都市果然遭遇了一次大地震。此后,北海道也发生了里氏8级强震。对地震的沉痛记忆从此使日本人再也不敢轻视串田嘉男的惊人预言了。

      早在地震发生的两周以前,东京外国记者俱乐部的网络留言版上出现了一则帖子:一场毁灭性的大地震将在9月16日或17日袭击东京。发贴者是一个外国记者从已闻风逃到夏威夷的一位朋友处听来的传言。据东京电视台报道,在短短几天内,这个有3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就有超过60%的市民听到了关于地震的传言。然而,在日本这个地震不断的岛国,人们对地震已经习已为常。虽然“狼来了”的警告叫了无数回,但大多数人听到传言的第一反应只不过是多买一些瓶装水以备不时之需,然后照常上班生活。
   
直到9月20日12:55,当人们被里氏5.5级的地震摇撼的时候,东京的市民才记起几天前的那个预言。

   虽然里氏5.5级已经算是强震,但它还未造成太多的破坏。几天后,超级强震来了——距离东京几百公里的北海道发生里氏8级大地震,据称威力不亚于千颗原子弹同时引爆。不幸中的万幸是,震中在距北海道东南80公里海域,造成的人员伤亡有限。地震过后,人们纷纷追问:究竟前几天关于地震的传言是如何发出的,是谁有这么大的本事,能够预测地震?

最后,人们得知,是东京以西90公里处梨山区的一座天文观测台从事彗星研究工作的串田嘉男和他的妻子龄龟以及几个青年研究员,根据所监视到的高频(VHF)无线电波的异常波动,作出的惊天大预言。
     原来,1993年8月的一个夜晚,正记录高频无线电波(VHF)变化、追踪太空陨石的串田发现:记录仪上出现了一连串“很特别的基线波动”。最初串田以为设备出了故障,根本没在意,他说:“我当时以为学术界早就知道VHF电波与地震的联系了,所以根本没多想。”但是巧合的是,几天后,北海道就发生了大地震。从此,串田和夫人都认为VHF可预测地震,就一直在对其进行密切监控,并向外发布预警。串田称:“每次看到数据显示有强震,我都会陷入矛盾,不知该如何应对。如果我不说,可能有成千上万人死亡,但如果我发布了预测而我又搞错了,大家就会失去对我的信任。”
      1995年5月,串田嘉男举办了一场新闻发布会,向媒体宣称萨哈林地区可能会发生地震,到场的几个记者全都一笑置之。可是,到5月27日,北海道以北不远的萨哈林群岛果真发生了里氏7.5级大地震,造成1989人丧生。
       目前全球每年发生几千次地震,其中震级在里氏7级以上的强震一般有10来次。在过去一个世纪,世界各国均为地震研究投人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对象更是无所不包:岩石、地面温度、地下水水位、太阳黑子、月亮、潮汐乃至狗与鲶鱼的异常行为,概而言之,几乎所有可以与地震预报挂钩的现象均纳入了地震研究范围,但专家们对地震仍然无计可施。1997年,地震学界的四位扛鼎学者——凯勒、杰克逊、卡岗与穆拉吉亚在《科学》杂志发表合署论文断言:地震无法预报。
       但串田并不认同这一说法,他认为:在地震发生前地壳压力上升,地壳出现的小裂缝及岩浆活动令大气颗粒充电,导致电波变化,通过捕捉与分析VHF无线电波的不规则状况,就可预测地震的发生与强度。
    尽管每天都要面对地震科学家的敌意以及媒体的嘲弄,串田并没有灰心,而是决定放手一搏:他放弃了对彗星的研究,转而一心扑向地震预报。为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夫妇两人于1995年筹措了1000万日元(约合75万元人民币)购置了新设备。串田说:“我想收集更多数据来证明我的预测办法可行。最先我只接受有钱人的捐助,但后来我意识到光向富人伸手不公平,开始争取每月5000日元(约合375元人民币)的小额捐赠。我们刚开始只有4名捐助人,现在已壮大到1000名。”
   
这两位因喜爱仰望星空而相识相恋的天文学家为了能准确预报地震,一直在潜心探究地面的微妙变化,这是既耗时间又耗金钱的事情。串田每天的工作长达16小时, 46岁就已是满头白发。但是,他十分自豪地表示自己在过去10年,已经准确预报了36次大震。

http://bbs.tiexue.net/post_4202904_1.html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8-3 16:40
最新预测应验为串田赢得了声誉。现在,每天他都会接到100封电子邮件。尽管如此,质疑声一如既往。“这纯属巧合,东京发生地震是常有的事,预言准了并不稀奇。”一位教授在接受采访时回应。

这种质疑让串田多少有些黯然:“科学应面向公众,为公众服务。它应充满活力,不局限于科学期刊。我希望所有人都能合作,即使现在有阻力,我也不灰心。我坚信这种状况未来一定会改变。”
发表于 2012-8-3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以下这段: “一位戴黑边眼镜的女同志”》》》我感觉她是国家地震局马谨同志!

一位戴黑边眼镜的女同 ...
xiangdan 发表于 2012-8-3 15:34


想讲几句话:
第一,马瑾院士不戴眼镜;你可以去网上找她的照片,包括她年轻时候的的照片网上也有;
马瑾.jpg
第二,电磁波辐射的物理机制——压电效应早在就1880年就被发现了;
第三,笔者对秋翁老先生非常敬重,但不得不说的是,秋翁提出“台阶波阶段地震电磁波发生辐射”的时候只是一个假说,没有观测作为支持,并不能说他是第一个“发现”电磁波与地震的关系的人。这种事情在科学史上太多了。
第四,在此之前苏联等国家就开展过相关领域的研究。而且你再细读一下,“证明地震之前确实存在电磁波辐射现象”这句话也没有说马瑾是第一人,只是说她验明了这一现象。
第五,不要刚刚起步就有这么强的功利思想。现在地震预报还远没到英雄排座次的时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7# 山水如屏

我感觉到很多业余高手为何他们不来论坛交流,也不愿意交流他们的观测观点同方法,是不是存在哪方面的问题呢?

第一,马瑾院士不戴眼镜;你可以去网上找她的照片,包括她年轻时候的的照片网上也有;>>>>>看下面的这张照片是不是?

11.jpg
http://www.hudong.com/wiki/%E9%A9%AC%E7%91%BE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8# xiangdan


    晕!这个才是年轻时候的马瑾。
2008522153639379.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3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58# xiangdan
23671252529450865.jpg

你再仔细对比一下,尤其是眉毛,是同一个人吗?
那个时代的“马瑾”居然还戴着项链,呵呵!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5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几天我的电脑坏了,送到外面去修理,所以几天没有上网。
没有想到这里一下子变得这么热闹,关于《园外芳草地》文章中描述的“戴黑边眼镜的女同志”不是马瑾同志,国家地震局新成立的电磁波预报室,没有马瑾同志,当时那里人员只有六七个人,我只认识一个到工厂找到我的张以勤同志,其余的人我都叫不上名字,当时他们找我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想得到1976年唐山大地震以后我对地震电磁波观测记录,并且通过让我在国家地震局电磁波预报室讲述,看看我的水平高低,令人吃惊的是居然有理论有实践。我这一套监听方法与国家地震局完全靠自动记录仪器记录方法测震,风马牛不相及,大家谈不拢,各走各的道。关于我所讲的“台阶波”辐射理论问题,后面我还要专门讲讲,应该是全世界第一个总结出来的,科学界有一个名言:提出(认清)问题,就等于解决问题的一半。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07: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地震电磁波,地震电磁波,这个词汇现在已经不觉得新鲜,听得耳朵都熟悉了。可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后,当我与地震专业工作者谈起地震之前存在电磁波辐射现象,没有人相信,没有人认为可能存在。记得1976年底我同国家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张立仁说到地震电磁波,他(这应该算是专业人士吧)说,你认为地震之前存在电磁波辐射,物理上讲得通吗?地震理论是科学不能靠假设完成。时间还是在1976年底样子,我与朝阳区地震办公室一位地质大学毕业的专门负责搞技术的同志谈到地震电磁波,他说,地震电磁波没有听说过,现在地震理论只有李四光的地震板块学说,你接收到的干扰会不会附近有一个干扰源吧?我对地震电磁波的认识过程是,先发现地震之前存在一种电磁波扰动,当时定义为地震散热波,后来看资料有地震电磁波这个词汇,才规范使用地震电磁波。然后再看书学习从物理上解释清楚这个物理现象的物理理论,最先提出地震“台阶波”发生辐射理论。“台阶波”发生辐射的理论,完美的解释了地震发生的全过程,地震孕育,台阶波辐射阶段,地震断裂全部过程。压电陶瓷现象也能够解释地震之前存在电磁波辐射现象,但是不能体现地震发生全过程。
现在地震之前存在电磁波辐射大家都承认,物理理论是什么?谁第一个解释清楚这个地震前兆?我们在《地震论坛》里都知道有一个“台阶波”发生辐射理论存在,在《地震论坛》外又是如何解释地震电磁波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2-8-6 10:25
地震的机理问题不清楚,任何理论都是假想!头一回看到山水如屏怀疑现有地震学理论的发言,原来山水并不是铁杆保皇派。支持山水的进步!
发表于 2012-8-6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5# xiangdan


    我也准备去看看.不过哪里要震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6 16:57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中旬的释放7级地震积累能量估计7成在国外,难道你们还要出国不成,我觉得去看看的想法值得佩服。写地震预报一书的刘正荣是专业出差到云南几个地震局查看纪录后用公式法计算准确的预报了云南某地的地震3要素。还是在地点要素有所收获才好有地放矢,供参考。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7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5# shiyanren


    看见你很高兴,云南盈江附近是个活跃地震带,那里不断有地震活动,刘正荣到那里去搞地震预报,聪明之举。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8-22 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省阳江市成立无线电地震应急通信志愿队
阅读次数: 44 更新时间: 2012-08-20 16:06:29
http://www.gdsin.net/dizhenxinwen/xinwenxx.asp?id=4890


    8月14日,阳江市无线电地震应急通信志愿队成立大会在阳江市地震局召开。阳江市应急办、市地震局、市无线电办分管领导以及20多名无线电地震应急通信志愿者参加了会议。会上,举行了授旗仪式。
    志愿队将在平时为无线电应急通信普及工作提供义务性的服务;发生破坏性地震时,参与政府组织的地震应急救援工作。无线电地震应急通信志愿队是阳江市防震减灾力量的有益补充,对于提高阳江市在地震灾害条件下的无线电应急通信能力将起到积极作用。
    阳江市业余无线电协会与阳江市地震局将对阳江市无线电地震应急通信志愿队实行共同管理,为其提供业务指导和其他支持。按计划,近期将对新建的无线电地震应急通信志愿者队伍开展防震减灾和应急救援基本知识的综合培训以及应急演练,提高志愿队的地震应急救援能力。
    (阳江市地震局)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1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7.6级地震
发震时刻: 2012年08月31日 20:47:33
纬度: 10.8°
经度: 126.8°
深度: 30 千米
震级: 7.6

参考位置: 菲律宾群岛附近海域
http://www.ceic.ac.cn/eq.jsp?id=110314

感谢秋翁老师! 这是一次练习无线电测震的好机会!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9-4 0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强 地 震 报 告
据 香 港 天 文 台 的 初 步 分 析 , 本 港 时 间 2012 年 9 月 4 日
( 星 期 二 ) 上 午 2 时 23 分 印 尼 爪 哇 南 面 发 生 一 次 6.6
级 地 震 , 震 中 位 于 南 纬 11.2 度 , 东 经 113.8 度 附 近 ,
即 登 巴 萨 之 西 南 偏 南 约 310 公 里 。
http://gb.weather.gov.hk/gts/equ ... c.20120904.0234.htm
------------------------------------------------------
感谢秋翁老师! 第二次验证正确.  无线电测震是很好的方法,也是最便宜的方法.为何得不到国家的重视! 望业余爱好者重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20 0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翁老师的贴要顶起来,秋翁老师的收音机无线电测震方法确实很好,可以跟踪到大地震发生前的全部过程,能很好的区分电磁波干扰.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9-7 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中秋节快到了,祝秋翁老师中秋节快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4-10-12 17:49 | 显示全部楼层
电磁波监测地震是我们研究的方向,现在有不少同志都在研究这个问题.用电磁波监测地震的方法也比较多,如常用的气象雷达和地质雷达.现在还有人专门研究电磁波监测地震的仪器.电磁波和地磁的形成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9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好,高山流水,知音难遇!!!又一个研究电磁波监测地震的朋友,你讲的很对,用电磁波监测地震的方法比较多。我只想提纲挈领说一点,气象雷达比较有前途。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8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贴一定要顶! 望更多探索者能看到这篇文章!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7-12-29 17:10
秋老有没去知乎平台过,我最近在知乎很活跃,以象形预测小师的网名频频对地震预测提出挑战
发表于 2017-12-29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知乎平台不错,我最近一直活跃在知乎平台。网名象形预测小师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2-17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各位专家重视我的地震能量的研究内容,在地震预报研究上,我发现,地震区域的地下总是存在一个巨大的强电场,这个地下强电场具有奇特电磁物理特性能够接收到空间中的宇宙暗能量即气功状态中所接收到的宇宙暗能量流并发射而出形成地震能量流,这也是出现动物宏观异常和电磁异常现象的能量基础和根本原因,我们只要制造出能够接收地震能量流的仪器,成功的接收到这种能量后,就能知道地震发生的可能性了 ​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7 05:21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