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加入地震坛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6332|回复: 69

水蒸气是带电的--一个会给气象学和很多研究者带来很多麻烦的实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2-6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个会给气象学和很多研究者带来很多麻烦的实验:
一个从壶嘴冒着水蒸气的水壶,一片与壶体绝缘、置于壶嘴上方、能使水蒸气流经或透过的金属片或金属网。
用一个1-10微法的电容器一端连接于金属壶体、一端连接于与壶体绝缘的金属片或网。
如果水蒸气出量足够,20分钟后,你可以用万能表的最小直流电压或电流档检测出电容器所储存的电荷。

这实验说明水蒸气自产生起就是带电的。电容器的电荷就是被水蒸气流经的金属片或网截留后储存起来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6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两年前一个网友在一个回复里提到的。我现在已经找不到这回复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0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这现象的解释有如下几种可能:
1水蒸气从水面飘逸出时造成带电
2水蒸气在上升或运动时得到或失去电荷造成带电
3其它因素造成带电,比如温差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实验结果对很多气象学理论提出挑战,它也会使很多研究被推倒重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雷电的产生肯定应该是水蒸气电荷的回归。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7 17:50
板主不错,就有一股追根求源的精神。
 楼主| 发表于 2011-2-7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6# Guest from 14.109.188.x


    老大武汉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7 20:28
回复  Guest from 14.109.188.x


    老大武汉人?
lhkcc58 发表于 2011-2-7 18:25

重庆人。忘了吗,[卫星云图中的DZ云]。俺在去年或前年在本板用气云运动中产生电荷,回复了雷电生成的一贴。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蒸气带电这一“残酷”事实对气象学的打击应该是致命的。因为它的水汽成云理论、水汽成雾理论、成霜理论、甚至整个水汽运行理论不得不面对一个全新的、不可忽视因素。它必需在这一新的因素的参与下重建整个理论框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8 12:35
为什么先打雷后下雨?弄清楚这个才会知道云结合的緣故,也才会明白汽云是怎样变为亚雨云雨云的。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实验告诉我们很多自然现象被我们简单化了。蒸发现象绝不是一个简单的热力学现象。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8 1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电容器负端接壶体,黑表笔接负端,表针正向移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8 20:13
电容器负端接壶体,黑表笔接负端,表针正向移动。
lhkcc58 发表于 2011-2-8 17:30

是否还可做一个实验,在壶开水中放一个较粗的长金属棒[长度在上末端不烫手为宜],再按楼主方法,将壶和上金属棒的末端并在无极较高压1--2微法电容[漏电小],再测有无电产生。若没有电产生,可进一步说明蒸气在运动中或在高温蒸发中产生电。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00: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拉伯商业》杂志日前独家披露,阿联酋阿布扎比的科学家已经突破技术障碍,成功实现了在晴朗干燥的不具备降雨的气象条件下,在沙漠地区人工降雨。这项技术已经被视为“最高机密”之一。

《阿拉伯商业》杂志透露,人工降雨是价值1100万美元的秘密项目Weathertec的一部分,主要是利用巨大的外形像灯罩的电离子发生器产生巨大的负极粒子磁场,制造出云层,最终实现人工降雨。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实现在完全晴朗干燥的气象条件下人工降雨。该项目由阿联酋总统哈里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Sheikh Khalifa bin Zayed Al Nahyan)直接领导,得到瑞士方面的支持,并由德国马普学会气象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Meteorology)监督。

2010年夏季,在122天的时间段内,阿莱因市气象部门多次预报天气晴朗干燥,无云无雨,但科学家却在湿度达到30%的条件下成功实现了52场人工降雨。当地居民对突然间下雨感到极为困惑,因为本来天气晴朗,万里无云,但突然间就狂风大作,大雨倾盆而至,有时甚至下起冰雹,有时还出现闪电。

支持该项目的瑞士公司“国际都市体系”(Metro Systems International)的创办者日前通过视频透露:“Weathertec项目开始于2010年6月,已经成功实现了多次降雨,目前科研人员正对技术做进一步的革新。”

据悉,该项目下一步还将研究如何在干旱地区获得水源,这被视为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的热门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色列研究显示人工降雨无法增加自然降雨量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地质与行星科学系的佩卡斯·阿尔波特教授研究发现,一个地区降雨量的增加,主要是由天气形态变化导致的,而不是通过催化云层而形成的人工降雨。

研究人员是对过去50年人工降雨的效果进行评估后得出这一结论的。他们根据过去的统计数据,重点研究了以色列北部加利利地区人工降雨与自然降雨量的关系。该地区曾有过连续6年降雨量增加的记录,有人认为这是实施人工降雨的结果。但研究发现,人工降雨并非如以前想象的那样有效。

为了弄清降雨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人员利用综合降雨数据库,对该地区实施人工降雨和未实施人工降雨期间的降雨量,以及临近未进行人工降雨地区的降雨量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加利利地区降雨量的增加,实际上是由一种特殊气旋造成的,这种气旋使天气形态发生变化导致降雨增加。在此期间,同样原因也曾使未实施过人工降雨的朱迪亚山区出现过降雨增加的现象。

人工降雨是利用碘化银、干冰等化学物质催化云层以实现降雨的技术。在干旱地区,有时人们会利用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以前有人认为,长期人工降雨可使自然降雨量增加。现在看来,一个地区的降雨量主要受天气形态变化的影响,而非人工降雨。研究人员称,这一方法也可用于其他地区的人工降雨研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2-9 00:45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光子学》:激光或可用来进行人工降雨
用激光将空气分子离子化,使之成为天然凝结核


目前的人工降雨技术一般是在空中播撒碘化银颗粒作为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凝结,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可以使用激光将空气分子离子化,使之成为天然的凝结核,从而达到人工降雨的目的。

新一期英国《自然—光子学》(Nature Photonics)杂志刊登报告说,瑞士等国研究人员发明了这种新技术。其原理是向空气中发射一种高能量短脉冲激光,它会使照射路径上的氮气分子和氧气分子离子化。这些离子化的空气分子就成为天然的凝结核,促使水蒸气凝结为水滴。

研究人员向含有水蒸气的实验装置中发射这种激光,可以马上观察到直径约50微米的水滴形成,这些小水滴还会进一步合并为直径约80微米的大水滴。户外实验也显示,在空气湿度较高的情况下,发射这种激光可以促使空气中水滴的形成。瑞士日内瓦大学研究人员热罗姆·卡斯帕里安介绍说,这一技术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不能马上用于人工降雨,因为一束激光只能促使其所照射的路径上形成水滴。下一步研究将探索是否能通过用激光扫过天空的方式,促使水滴在更大面积的空气中形成。

还有观点认为,虽然一束激光不能直接用于人工降雨,但可以通过测量它所促使形成的水滴规模来判断空气湿度,从而帮助降雨预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2-28 16:14
科学就是要较真,支持版主!
 楼主| 发表于 2011-4-13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实验是对气象学致命的一击。对某些研究者而言会是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它像是一条胡同口的警语牌,告诉你此胡同是死胡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4-14 14:51
季东先生的理论:所有物质都有自己的电磁场层次,都有自己的表面电荷;中性只是相对的,要么物质的表面电荷和环境场同性、同量级,要么与外场异性电荷体进行了耦合,要么电荷的量级悬殊而不被仪器所反映。(《现代物理学的症结和疑难》)
     水的汽化改变了水分子的场荷层次而显示正电性,就对环境场带电。
     水蒸气的结晶汇聚依赖于异性(负性)电磁场条件,或负性凝聚核。
     负性电场和相应的正磁场是冷场,其中的水分子(表面正性)易于结晶汇聚。人为的制造负性电场产生人造雨的方法是科学的;但,只能是局部小范围且短时的;否则将影响地球电磁场的原有规律。
      雷电现象,水蒸气带的是正电荷,且低空本来就有那么一个较强的正性电场层次,地面是相对负性电场,积雨云的扰动改变了介质条件,产生放电。
     同意版主的看法:气象学的许多理论过于表象化,必须革命在认识。
 楼主| 发表于 2011-4-14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0# Guest from 61.158.124.x


    老大真是妙语连珠,“环境场”。还有以前的“窗口”等等等等。

没有绝对的零电位。
环境场就是零电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16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老人说的“地气”是有一定道理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4-23 1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水的汽化改变了水分子的场荷层次而显示正电性,就对环境场带电。”

似乎不仅仅是“场”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由于极性而显电性”的问题,脱离电路的电容器所带电量说明的确发生了电荷的流动。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5-26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会给气象学和很多研究者带来很多麻烦的实验:
一个从壶嘴冒着水蒸气的水壶,一片与壶体绝缘、置于壶嘴 ...
lhkcc58 发表于 2011-2-6 23:24


水分子是不是有极性?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5-26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极性作用,如果有,那也不会导致电荷移动。实验里电容器存储的电荷意味着电荷发生转移。这应该是非同小可的一个实验。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1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肉眼应该可以看到头发,头发的直径大约在60-100微米左右,所以肉眼的极限应该就在10-5微米的数量级上。”
水灾从壶嘴里喷出来时你能看见白色的水汽,如果光照条件好,你能看见一个一个的小水汽颗粒。而水分子的直径是0.4纳米,所以我们看得见的那些水汽小颗粒,每一个至少含有几十亿个--几百亿个水分子。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3 0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蒸气是无法看到的,我们看到的白雾是水珠的微粒,所以把这个实验表达为,说是在水蒸气变成水珠微粒的时候会放出电比较适当。而现代化学可以证明:水蒸气在相变的时候确实会放出正电荷。
这些确实让气象学头痛。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3 09:34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蒸气如果不带电他在凝结成大水珠时何以能发出电荷?
现代化学可以证明?
如何证明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6-14 03: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有点说漏嘴了,把现在还不到透露时间的内容给写上了。
五个多月一直没有给你回复,就是因为不到说穿的时候。
算了,多讲一点点,不要再向我多疑问,自己去查找去吧。

水分子在结成长链的时候,需要多结合进一个氢原子,否则链不起来!相变的时候,有些结构的就会把这个氢放出来。

阿强,那时画的像宝塔型的水的“大分子”结构,完全只是想像,要用分子轨道的计算来分析,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轨道可以构成多少种不同的大分子结构。有好多种,一二十种,但不是几千几万种。那个没有上屉就贴上标题的馒头其实没有一点点对的地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9# 霁雪


    1“我有点说漏嘴了,把现在还不到透露时间的内容给写上了。
五个多月一直没有给你回复,就是因为不到说穿的时候。
算了,多讲一点点,不要再向我多疑问,自己去查找去吧。”

这样的话你说过很多次了。这一次我不再容忍了。
从你这话,别人会误以为以为这“5个月来”我一直眼巴巴希望从你那里得到什么。我以前从你那里得到的东西仅仅是那蜜蜂图,对此我已经公开感激过了。
我们之间私下的理论交流是从我提出“单分子形态的水蒸气可能并不存在”,而你对此表示赞同开始。其间所有有意义的交流也只是我把那水蒸气带电的实验提前一个月告诉你而已。
蹬鼻子上脸的话不要对我再说了,否则我屏蔽你。类似的话你说得太多了。
我其实不是在向你请教什么而是反驳你。

  2别老拿化学键说事儿,也别老拿极化问题说事儿;那些东西与现在讨论的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6-14 14:35
回复 30# lhkcc58

“阿强”是谁,斑竹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6-14 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1# Guest from 210.72.123.x


    周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1  水分的蒸发,不管其蒸发出来的是分子还是分子团,它们都是带电的;所以蒸发出来的应该是水离子或者水离子团。
2  蒸发不过是一个获得能量的过程,一个离子化过程。
3  在这理论之下,水的很多奇怪行为会更加容易的得到解释。
4  有了这个蒸发过程--离子化过程的理论,在这个高度看极化理论,就会发现那是如
  此多余,如此可笑。
5  如果这个实验早几十年被人实施,那水的极化理论根本就不会被提出。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科学常犯的错误:把一些初始现象简单化,然后不得已把其余更多的现象复杂化。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Process of Evaporation -ionization
蒸发-离子化过程好象是这么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4 17:50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蒸气带电.jpg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人试图淡化这实验的意义,他们认为实验里电容器里的电荷是由于壶嘴附近的气流对电荷收集网的摩擦造成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7-6 22:43
再灌一次水:
    您还不明白您自己发表的水汽是带电(水分子偏极性)对水分子结合的意义,您就不可能明白水分子大量凝聚结合为什么需要凝结核!有关凝结核这个问题,我就跟您讨论到这里 !

   1。因为水分子偏极性,且单向性,所以水分子的结合是很不稳定的!(不能形成大量的凝聚,所以很难看得见, 更不能通过重力降落成雨,只有在寒冷的天气看到雾或在较凉的早晨形成露水而已)

    2。因此水分子要大量凝结就必须借助外来的凝结核,形成稳定的六面体的立体结构(我们经常看到的云)

    3。凝聚一定的程度,在重力的条件下就会落下(形成降雨,当然在他的带动下,同时其他周围水汽也会大量加入进来)

     4。生物凝结核是最廉价,最方便的,而且由植物自己生长的需要来控制

      5。除生物凝结核,其他还有带电粒子,微颗粒。。。等等,只要能让水汽结合的都是凝结核的一种!包括地震所引起的部分粒子也是,他是引起地震云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每次大地震引起暴雨的重要原因!
 楼主| 发表于 2011-7-6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1  如果水分子是带电的,它就不需要什么凝结核,再找什么凝结核就是骑驴找驴。
2  “形成稳定的六面体的立体结构(我们经常看到的云)”
  难道云是由冰晶构成??
3  “凝聚一定的程度,在重力的条件下就会落下(形成降雨”
   什么样的“程度”是“一定程度”??下雨时候雨点大小不同,下冰雹时候雹子大小也不同;多大的雨点和雹
   子符合你的“一定程度”??
4  “除生物凝结核,其他还有带电粒子”
   水蒸气就是带电的,还要那些凝结核却不是多余?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7-6 23:21
回复 29# 霁雪


    本不想再给您回复的!

    水分子的结合是不稳定的,所以他的结合有几千几万种,特别是没有凝结核的,可以说是千变万化,但始终很难凝聚达到重力降落的条件!

    只有凝结核的时候,水分子结合才是比较稳定的结构(我们所看到的云),即使有强烈的阳光,也很难打散他!所以我们才会有"头上有片云遮住了阳光",夏天才会有凉快的感觉!

    而没有凝结核的雾,只要阳光一来就很快散尽!或者有很强的风也很快就吹散!平时在浴室的,厨房的蒸汽雾,都很快就不见了踪影!所以再多的水汽也很难降雨!

    我过去一直在思考,为什么水汽结合需要凝结核?过去一直没有从水分子的偏极性去 思考,所以走了很多弯路!其实这篇文章给我一个启示;突然让我思考了十多年的问题出现了灵感和悟性!终于明白水分子结合为什么需要凝结核!我以前也感谢了lhk君,这次再谢谢他!我有二件事要感谢他的:一件是台风的力偶,一件就是水分子偏极性!

   至于祖师娘,我除了佩服您这个毅力外,我从来没有从您那里学到任何东西!有的只是一头雾水,好在我们(lhk君,山君)还保持着清醒,不至于被您迷惑!山君虽然知识丰富,但对于我的创新起不到点睛的作用!
匿名  发表于 2011-7-6 23:39
回复 39# lhkcc58


    正因为自身带电(偏极性),他只能形成羊肉串似的结合,不能形成立体的结构,这种结构很容易被人家冲散和打断!

   不知道您小时侯玩过那种狼抓羊的长龙游戏,当龙越长就越容易被狼抓到,一样的道理,当您(水分子)自身越长就越容易被外界冲散或打断,怎么能形成10^16个水分子的结合?

   我没有说过水分子自身不能结合,而是不能结合很大,更不能结合到重力程度(当重力大于凝聚分子在空中的浮力)时降落成雨!

   而只有通过凝结核才能满足这个条件!一个凝结核周围可以凝结比原来大六倍的水分子结合,而且非常稳定,因为围绕凝结核那头是很稳定的,而且六条互相联系,更加紧密牢固!不象单条那么不稳定!(二头和任意中间都不稳定)
 楼主| 发表于 2011-7-7 0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自身带电(偏极性)”
1  我们不能把带电与偏极性混为一谈,即便是的确有偏极性这回事儿也不行。
   带电意味着电荷的移动,或者由于,移动造成的电荷缺失或者多余。极性或者偏极性则不是。
2  极性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极性作用更说不清道不明,它说不清它那作用背后的动力的机制。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7-8 08:45
回复 42# lhkcc58


    呵呵,偏极性和带电荷都有带电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自身带电(偏极性)”
1  我们不能把带电与偏极性混为一谈,即便是的确有偏极性这回事儿也不行。
   带电意味着电荷的移动,或者由于,移动造成的电荷缺失或者多余。极性或者偏极性则不是。
2  极性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极性作用更说不清道不明,它说不清它那作用背后的动力的机制。

你这一句:
“ 呵呵,偏极性和带电荷都有带电性”
算是对上述哪一条置疑的回复???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7-8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打哈哈不行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7-9 10:19
回复 44# lhkcc58


    我一直强调的是偏极性,而不是极性!没有偏极性的分子结构,几乎是没有带电的感觉!即使有偏极性的分子结构,也要在一定的情况才会呈现带电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7-9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正因为自身带电(偏极性)”
“即使有偏极性的分子结构,也要在一定的情况才会呈现带电性!”
1 那你就说说那“一定情况下”到底是怎样一种情况!!
2你在表述第一句时可是没有这“一定情况下”的限制哟。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匿名  发表于 2011-7-10 10:05
哈哈,果然如此!我们可以重新审视植树造林来改善气候的肤浅意义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7-10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汽问题或许应该反向思维。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3-31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气象学的浴火重生,我觉得只能是从“水蒸气是带电的”,这一现象和-177对称体的研究开始。
因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177对称体这样一个事实,而对这样一个气象学现象的研究从现有的气象学研究手段、研究范畴是无法进行研究的,对它的研究必须另辟蹊径,而这已经意味着气象学要做极大的改变了。研究手段、对如何一门学科而言,研究范畴、手段的改变本身就意味着这门学科的革命。
气象学的基本研究对象,说穿了其实主要就是水形态的改变,所以带电的水蒸汽给气象学带来的冲击应该是难以想象的,传统气象学难以自圆其说,其原因很可能就是它没有想到水蒸汽本身是带电的这一事实。

气象学的革命性改变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再从道尔顿开始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霁雪


    不同的相变导致不同的电荷过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8# Guest from 211.144.82.x


    这才是正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1# lhkcc58

    不同的相变导致不同的电荷过程。

   
斑竹的观点或实验,关键之点恰恰没有说明在水壶口的上方,是处于如何的相变状态。是处于哪一种相变状态?因而问题就变得看起来很模糊。
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气象学仅承认水和水蒸气只有一种“气液相变”的过程。因而斑竹的说法就变成了一种没有立足点的描述。
尽管,我是同意斑竹的实验和观点,所以我不在这里谈相变的带电的后果。而只讨论可能有多少种不同的相变过程。搞清了有多少不同的相变过程,那么有多少种不同的电荷过程也就搞清了。
至于阿强的凝结核问题,还是在于他坚信哪个所谓的400%过饱和度的假设。如果他愿意,我还是可以从我的“相对饱和度”的学说,给他一点启发。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1本贴在传统意义上使用“水蒸汽”这一概念。
2水蒸汽蒸发是个复杂的过程。“现代物理学和现代气象学仅承认水和水蒸气只有一种“气液相变”的过程”这观点把这一过程简单化了。
3相变的“相”有必要重新定义
4你是“相对饱和”周是“有条件饱和”,“有条件”就是“相对”的意思,二者没有实质性区别。饱和本身必定是“有条件(相对)”的,所以“有条件(相对)饱和”的提法其实就是在概念上床上架屋,毫无意义。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3 02: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3# 霁雪


    回复 51# lhkcc58     
斑竹的观点或实验,关键之点恰恰没有说明在水壶口的上方,是处于如何的相变状态。是处于哪一种相变状态?因而问题就变得看起来很模糊。


本帖的主要目的是揭示:在水蒸汽蒸发的过程中水蒸汽是带电的,至于蒸发过程本身有多复杂,有什么相变等等那是另外一回事儿。
我想物理学或许应该摆脱极化理论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5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3相变的“相”有必要重新定义

以往是三态,但是现代物理里,已经普遍承认的在固态和液态里已经有10几种状态了。我只是企图在气态里再增加几种状态。霁雪观点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18 0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5# lhkcc58


    也许这里http://www.dizhenluntan.com/thread-42546-1-1.html可以对你的题目有一点解释!

意思是水蒸气并不带点,但是在凝结的过程中有电量放出来了,斑竹测过没有,因为但是氢离子,所以放出的应该是正电荷

联想到阿联酋的实验,他们用的是大的负离子发生器,所以下雨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5:48 | 显示全部楼层
mm5水蒸汽带电.jpg


如果用金属网取代金属板,则不会有水滴凝固在网子上面。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带电与水蒸汽的凝固无关。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蒸汽pdf.pdf (118.24 KB, 下载次数: 44)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从楼上可知,水蒸汽带电早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本帖的目的在于指出水蒸汽带电与蒸发过程有关系,当然水蒸汽带电的途径和机理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蒸发过程本身造成的带电不应该予以忽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0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水蒸汽带电的途径和机理或许是多种多样的,但是,蒸发过程本身造成的带电不应该予以忽视。

这该不是合稀泥吧!蒸发过程和凝结过程本来是不可分的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所以当我谈到是凝结产生电的时候,作为一个逆过程应该是也会有电产生的。等于没有讲。

上面的PDF文件看不到!

看来要有劳MM5再把实验做一下,在水壶口放上金属网,和水壶同时接地,然后第二片金属网,不接地,第三片金属板用来凝结。分别测量第二第三片的静电过程看看。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0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很难检测离沸腾的液面不远处的水蒸汽的状态,很难说那里的状态是分子状态还是分子团状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那里的水蒸汽状态是不可视的,这样水壶的水蒸汽的蒸发就分为3个阶段:
1液面附近的不可视状态,在这里,水由液体变成分子或者不可视的小分子团状态;
2壶嘴上方的可视状态,由于环境温度的突变,水蒸汽由分子或小分子团变成大分子团;
3壶嘴上方更远处的不可视状态,在这里,大分子团进一步变成不可视的分子或小分子团状态;
本题的实验只是在第二个阶段进行,应该不存在凝结的问题。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该不是合稀泥吧!蒸发过程和凝结过程本来是不可分的两个同时进行的过程。所以当我谈到是凝结产生电的时候,作为一个逆过程应该是也会有电产生的。等于没有讲。”

真是奇怪的很,你既然也承认“逆过程也有电荷产生”,那就等于承认水蒸发本身会使水蒸汽带电,那又怎么“等于没有讲”呢??

你最好不要对网友发号施令,你没有权力的,大家都是平等网友。这实验你也可以做,你并不是没有条件,况且你也做过。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0 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水壶的水蒸汽的蒸发就分为3个阶段:
1液面附近的不可视状态,在这里,水由液体变成分子或者不可视的小分子团状态;
2壶嘴上方的可视状态,由于环境温度的突变,水蒸汽由分子或小分子团变成大分子团;
3壶嘴上方更远处的不可视状态,在这里,大分子团进一步变成不可视的分子或小分子团状态;


这样的三个阶段不敢贸然接受。
只要是分子团,你就是无法用肉眼看到的,再大的分子团也是看不到的。相差近十个数量级呢?
你能看到的只可能是雾珠。

我是想从这里引出一些看法。只是讨论的意思,没有先知的意思。我所有的都是要用实验证实的,即使有了实验也不容易得到承认,更何况是猜。不过我要做的实验太多了一点。所以我是写了“有劳”两字的。没有什么套得上发号施令的地方。不过谢谢斑竹的提醒。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0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1如果学术上没有界定过大水蒸汽分子团、没有界定过雾滴的大小,那我的说法就没有问题。
2“先知”一说从何而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5-21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没有界定的事吗?不要存有侥幸心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22 05:45 | 显示全部楼层
界定拿来!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4-7-3 15:2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或许会与潜热有关,或许可以解释潜热的机理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25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告诉我们,地磁场减弱和中国雾霾增强:雾霾为什么集中在京津冀?
杨学祥,杨冬红一文关于云雾带电的解释是错误的。
点评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加入地震坛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小黑屋|地震坛 ( 京ICP备14033744号 )

GMT+8, 2024-5-2 00:58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